[发明专利]一种食品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0586.5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3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史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悠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发酵豆腐 食品生产 絮凝 废水处理领域 小分子蛋白 纳滤膜 再处理 废渣 回收 饲料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更具体地说是用于发酵豆腐生产的废水的再处理技术,属于废水处理领域。所述工艺包括:将发酵豆腐废水进行两次絮凝之后,絮凝得到的废渣可以用作饲料,同时采用纳滤膜回收得到小分子蛋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更具体地说是用于发酵豆腐生产的废水的再处理技术,属于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食品营养性满足的情况下更关注食品的安全性,开始追求绿色、无添加剂、纯天然的食品。豆腐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其价廉物美,营养丰富食用方便。
豆腐乳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是一种很好的佐餐食品。其制备步骤主要是:豆腐坯制作→前期发酵→后期发酵→装坛(或装瓶)→成品。
其中,前期发酵是发霉过程,即豆腐坯培养毛霉或根霉的过程,发酵的结果是使豆腐坯长满菌丝,形成柔软、细密而坚韧的皮膜并积累了大量的蛋白酶,以便在后期发酵中将蛋白质慢慢水解。后期发酵是利用豆腐坯上生长的毛霉以及配料中各种微生物作用,使腐乳成熟,形成色、香、味的过程,包括装坛、灌汤、贮藏等工序。
在发酵的工艺进行完后,会产生大量的豆腐发酵废水,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较好的利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发酵豆腐生产的废水的再处理技术。
一种食品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对发酵豆腐生产的废水进行第一絮凝处理,并分离出泥渣;
第2步,对第一絮凝处理的清液进行第二絮凝处理,并分离出泥渣;
第3步,对第二絮凝处理的清液采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处理,纳滤浓缩液浓缩、干燥后,得到小分子蛋白;
所述的第1步和第2步中的絮凝得到的泥渣烘干后作为回收饲料再次回用。
所述的第3步中浓缩是采用蒸发浓缩。
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是200-800Da。
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是400Da。
第一絮凝处理的pH条件是3~6;第二絮凝处理的pH条件是8~10。
干燥过程采用的是喷雾干燥。
第一絮凝处理采用的是氯化铁絮凝剂。
第一絮凝处理采用的聚硅酸絮凝剂。
有益效果
本专利工艺中可以有效的处理大豆发酵过程中得到的废水,并得到饲料和蛋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处理的生产废水来于豆腐发酵过程中得到的废水。
实施例1
S1:来自豆腐发酵过程中得到的废水进行一次絮凝离心分离,调节pH为4~5后,采用氯化铁絮凝剂进行处理,加入量为150ppm,一次离心机清液的COD 31000 mg/L,氨氮2140mg/L;调节pH为8~9后,进行二次絮凝离心分离,采用聚硅酸絮凝剂絮凝,加入量为50ppm,二次絮凝离心机分离后清液的COD 28000 mg/L,氨氮2023 mg/L;离心烘干回收的蛋白含量3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悠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悠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05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