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8194.5 | 申请日: | 201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3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何珏;任浩;何连交;闫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连交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A61N1/36;A61N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1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针 旋转手柄 螺旋电极 安装块 下罩壳 形状配合部件 安全防护 限位凸起 导线电连接 交叉感染 相对位移 职业暴露 顶盖处 内侧壁 外侧壁 内壁 通孔 医疗器械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包括导线、螺旋针、旋转手柄、下罩壳;旋转手柄的底部与下罩壳顶盖处的通孔可破坏连接;旋转手柄内设置有螺旋针安装块,螺旋针和所述导线电连接地安装在螺旋针安装块上;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相对应地设置有形状配合部件,形状配合部件使螺旋电极与所述旋转手柄之间不发生沿螺旋针安装块周向的相对位移;螺旋针位于下罩壳内,下罩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若干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电极的最大螺旋直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所可能带来的职业暴露以及交叉感染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设置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
背景技术
针电极是一种常用的医用传感器件。在检测生物电或行电刺激时,电极是仪器系统与生物体连接或耦合的环节。电极的用途是从生物体中直接取出电信号。应用电极在生物体上获取电信号时,被测对象的特点不同,采用的电极结构也不一样。在探测单个细胞或组织深部的电位时,采用微电极;测量组织局部区域的电活动时,采用针电极;测量生物体表的电位时,可采用体表电极。
医用针电极主要用于有证执业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检查、治疗和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相应部分的生物电信号(脑电,心电,肌动电流)采集传送到神经监护仪、脑电记录仪(EEG)、心电记录仪(ECG)、及肌动电流记录仪(EMG),进行处理,分析诊断。也可将低频治疗仪发出的低频脉冲波送入患者皮肤7下,对末梢神经进行刺激,激发和起搏患者麻痹末梢神经的潜能,以判定神经的生理状态。采集脑神经电生理信号的电极多为直针或折弯针电极,其操作方便、可靠、提高信号采集的准确性。
目前,医用一次性螺旋针电极,包括电极插头、导线、螺旋针和手柄,螺旋针与电极插头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螺旋针上有锥形手柄。采用螺旋型针电极,操作方便、可靠、提高信号采集的准确性,且一次性电极可以避免重复使用造成的交叉感染,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制造成本低,医生操作简单,采集的信号精准。
但是,目前这种螺旋电极存在以下缺陷:锥形手柄与螺旋针为一体,不能分离,体积较大,手术中阻挡铺无菌手术巾、阻挡手术切口、阻挡手术操作等,妨碍手术操作。另一方面是不易消毒,容易造成感染,增加患者并发症及风险。目前的螺旋电极没有防刺伤装置,使用前后容易出现刺伤其他人员的情况,增加职业暴露、交叉感染等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解决现有技术中螺旋电极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防护螺旋电极,包括导线、螺旋针、旋转手柄、下罩壳;所述旋转手柄设置在所述下罩壳的上部,所述下罩壳的顶部设置有带有通孔的顶盖,所述旋转手柄的底部与所述下罩壳顶盖处的通孔可破坏连接;所述旋转手柄内设置有螺旋针安装块,所述螺旋针和所述导线电连接地安装在所述螺旋针安装块上;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相对应地设置有形状配合部件,所述形状配合部件使所述螺旋针安装块与所述旋转手柄之间不发生沿螺旋针安装块周向的相对位移;所述螺旋针位于下罩壳内,下罩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若干限位凸起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螺旋电极的最大螺旋直径。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螺旋针安装块和旋转手柄的可破坏连接,所述形状配合部件为设置在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凸起和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凹陷,或者为设置在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凹陷和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凸起;所述凹陷和所述凸起实现形状配合。
具体地,所述可破坏连接为设置在旋转手柄的底部与下罩壳顶盖上通孔处的易断细线。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旋转手柄和螺旋针安装块的固定,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可破坏连接装置。
具体地,所述可破坏连接为设置在所述螺旋针安装块的外侧壁上和所述旋转手柄的内侧壁上的易断细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连交,未经何连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8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