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检测芳樟醇含量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538037.4 申请日: 2018-12-16
公开(公告)号: CN109632987A 公开(公告)日: 2019-04-16
发明(设计)人: 倪林;徐会有;高进兴;李艳蕾;张贵啅;彭金彬;陈金章;刘宜滨;邹双全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大科技开发总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0/02 分类号: G01N30/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50002 福建***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芳樟醇 精油 检测 供试品溶液 快速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法检测 流动相甲醇 含量控制 技术操作 人员技术 稳定性强 用水蒸汽 芳香醇 分离度 进样量 容量瓶 色谱柱 蒸馏法 重现性 波长 称取 甲醇 香樟 用时 柱温 安全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检测芳樟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芳樟醇含量,其步骤如下: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芳香樟精油,精确称取香樟精油41.5mg,置10mL容量瓶中,采用甲醇定溶,即得供试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的精油含量控制在≦5mg/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色谱柱为C18色谱柱、150×4.6nm、5μm,柱温30℃,流速1.0 ml,流动相甲醇:水为70:30,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μl,检测时间:12 min,即可精确检测出芳香醇的含量;该方法分离度好,稳定性强、重现性高、精确度好,比现有采用GC和GC‑MS的方法设备及技术操作更为简单、安全、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低,用时短主。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快速检测芳樟醇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香樟,Cinamomum camphoravar. Linaloolifera又名樟树、芳樟、乌樟等,是樟科樟属常绿高大乔木。香樟中含有大量精油,是医药、化工、香料工业的重要原料。在香樟的精油中,存在天然的芳樟醇。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芫荽醇、伽罗木醇、里那醇等,学名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分子式为C10H18O,分子量为154.24。芳樟醇属于链状萜烯醇类,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当今人们崇尚大自然,芳樟醇的香气大行其道,因此,芳樟醇广泛应用于香料、香精、香水、古龙水、香皂中,在单体芳香油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香料大王”美称。培育具有高含量、高纯度芳樟醇的香樟品种已成为当下香樟品系选育的研究热点。而在具有高含量、高纯度芳樟醇的香樟品种选育研究中,香樟中芳樟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是品种选育的关键环节。

目前,香樟中芳樟醇含量的检测方法是利用精油的挥发性,采用气相色谱法(GC)或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进行检测,主要是由于精油属于挥发性物质,传统理论认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检测精油过程中含量会有损失,造成检测不准确,检测误差大于1%,且方法学验证中稳定性无法达到检测要求,因此,限制了该方法在精油检测中的应用。然而,GC及GC-MS色谱法在当下的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GC及GC-MS色谱仪价格昂贵,对实验室的要求高;生产单位或基层事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机构的此类仪器的配置率低,GC-MS联用仪更是无从谈起,这极大限制了基层技术人员在该领域的研发进程或质量跟踪管理;且GC及GC-MS操作较为繁琐,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在仪器的平衡过程,分离过程往往采取程序升温方式、计算中又需结合内标法,且在检测过程中需用氮气及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危险系数大,分析成本高,对基层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高,基层科技工作者很难掌握该检测方法。而基层生产单位或科研机构的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率高,使用技术也掌握的比较好,

基于此,生产中急需要有一种快速检测芳樟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所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现有技术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快速检测芳樟醇含量的方法,且色谱洗脱方法简单,不需要氮气及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只需等度洗脱无需复杂梯度和程序升温,用时短,工作效率高,显著优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快速检测芳樟醇含量的方法,其液相色谱法检测芳樟醇含量,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芳香樟精油,精确称取香樟精油41.5mg,置10mL容量瓶中,采用甲醇定溶,即得供试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精油含量控制在≦5mg/mL;

将供试品溶液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C18 色谱柱,150×4.6nm,5μm;

柱温:30℃;

流速:1.0 ml;

流动相:甲醇:水为70:3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大科技开发总公司,未经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大科技开发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8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