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温度差值的充电桩安全保护方法及其充电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7865.6 | 申请日: | 201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9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沈瑞强;刘景龙;段苏楠;朱文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6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温度 差值 充电 安全 保护 方法 及其 控制 装置 | ||
一种基于温度差值的充电桩安全保护方法,包括:接收充电桩的内部环境温度测量值及发热器件的器件温度测量值;若内部环境温度测量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环境温度安全阈值,或发热器件的器件温度测量值大于等于预设器件温度安全阈值,则控制充电桩停止充电;否则,计算器件温度测量值与内部环境温度测量值之间的温度差值ΔT;若温度差值ΔT大于温度差安全阈值TΔ2,则控制充电桩停止充电;若温度差值ΔT小于温度差预警值TΔ1,则控制充电桩继续正常充电;若温度差值ΔT大于等于TΔ1且小于TΔ2,则控制充电桩减小充电电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充电控制装置。本发明可避免充电过程中发生温度过高和充电异常的情况,保证充电的连续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的充电技术,尤其涉及充电桩充电的安全保护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领域的电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市场上对充电桩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大功率多接口的充电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充电桩运行时的安全性是人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由于充电电流大、电压高,充电过程中受到端子结构和电力器件的性能影响,又由于充电桩体内部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充电过程中常常会有桩内温度急剧升高的现象发生,进而导致充电中断跳闸,甚至内部器件爆裂、线缆烧焦等问题出现。
根据国标18487.1-2015的通用要求,额定充电电流大于16A的应用场合,供电插座、车辆插座均应设置温度监控装置,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应具备温度监测和过温保护功能。但是其中具体的温控参数和控制逻辑并没有细化。
传统的充电桩温度检测及保护方式是在充电桩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充电时监测桩内的温度,当温度高于某一个阈值时触发报警,主控模块会断开充电。这种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阻止安全隐患的进一步发生,但是在智能性、预判性和充电持续性方面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温度差值的充电桩安全保护方法,其能够避免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发生温度过高和充电异常的情况,对充电桩内的电力电子器件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并保证充电的连续性,而且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中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充电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温度差值的充电桩安全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接收充电桩的内部环境温度测量值以及充电桩内的一个或多个发热器件的器件温度测量值;
将接收到的内部环境温度测量值与预设的环境温度安全阈值TMAX-E进行比较,将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发热器件的器件温度测量值与各自的预设器件温度安全阈值TMAX-C进行比较;
若内部环境温度测量值大于等于预设的环境温度安全阈值TMAX-E,或者是任意一个发热器件的器件温度测量值大于等于相对应的预设器件温度安全阈值TMAX-C,则控制充电桩停止充电;
若内部环境温度测量值小于预设的环境温度安全阈值TMAX-E,且所有发热器件的器件温度测量值均小于各自对应的预设器件温度安全阈值TMAX-C,则分别计算各个发热器件的器件温度测量值与所述内部环境温度测量值之间的温度差值ΔT;
将计算出的各个发热器件的温度差值ΔT分别与预设的各个发热器件的温度差安全阈值TΔ2以及温度差预警值TΔ1进行比较,TΔ1<TΔ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78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