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的食品包装带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5287.2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9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朱祥云;孟涛;马宝珊;韩东;徐滨;徐进;魏开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北京麻辣诱惑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7/40 | 分类号: | A23L17/40;A23L5/10;B65G15/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扣带 克氏原螯虾 端带 包装带 缺槽 制备方法和应用 食品包装 两边 脱脂棉 锯齿状边缘 宽度渐变 浆处理 渐变 炒制 齿峰 齿谷 熟虾 油焖 左端 剪裁 烹饪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的食品包装带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包装带采用脱脂棉布,经过浆处理后,剪裁制成,所述包装带包括扣带和端带,扣带右侧两边设有锯齿状边缘,扣带左侧宽度渐变缩小,端带左侧与扣带的右侧相连,端带宽度向右侧渐变增加,靠近端带靠近右端设有缺槽,缺槽宽度大于扣带的左端宽度及扣带右侧两边的齿谷距,缺槽的宽度小于扣带右侧两边的齿峰距,所述包装带用于克氏原螯虾烹饪可以在炒制或油焖加工时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在加工过程中,使熟虾的掉肢率由18%降至5%,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的食品包装带,同时还涉及一种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的食品包装带的制备方法,还涉及一种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的食品包装带的用途,适用于加工过程中克氏原螯虾的翻动及搅动,应用本装置和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掉肢率。
背景技术
2017年,全国克氏原螯虾养殖面积达1200万亩,总产量近113万吨,社会经济总产值约2685亿元,已经成为长江中下游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重要经济水产品,因其肉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螯肢是全虾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重的25%,而且个体越大的虾,螯肢占总重量的比例越高,70g的雄虾,其螯肢可占体重的约40%。其加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在长江流域地区常见的为油焖大虾,另一种北方地区较多的麻辣小龙虾,无论哪种加工方式,均需在锅内进行炒制,炒制过程中的翻动和搅动,极易造成虾螯肢的掉落,而掉落螯肢的虾,只能折价出售,并且螯肢无法单独出售,只能丢弃,因此螯肢掉落严重影响其卖相和经济价值。
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广泛应用,用来在炒制过程中辅助固定虾的螯肢的一次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的食品包装带,用于在炒制或油焖加工时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在加工过程中,使熟虾的掉肢率由18%降至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的食品包装带的制备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在170℃油浴加热下,不分解出有毒物质的食品包装材料。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的食品包装带在烹制克氏原螯虾中的应用,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品成本低廉,使用方法简单,使用过程无毒,丢弃后易降解,用后效果显著,掉肢率大幅度降低等优点。可以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的食品包装带,包装带采用脱脂棉布,经过浆处理后,剪裁制成,所述包装带包括扣带端和固定端带,扣带端右侧两边设有锯齿状边缘,扣带端左侧宽度渐变缩小,固定端带左侧与扣带端的右侧相连,固定端带宽度向右侧渐变增加为3cm,靠近固定端带右端设有缺槽,缺槽宽度大于扣带的左端宽度及扣带右侧两边的齿谷距,缺槽的宽度小于扣带右侧两边的齿峰距。缺槽宽度为2.2cm,锯齿状边缘的齿峰距和齿谷距为0.3~0.6cm,包装带长20cm,固定端带长9cm。
一种固定克氏原螯虾螯肢的食品包装带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S01.过浆处理:将脱脂棉布浸入淀粉溶液中2~3分钟后取出,展开晾干;
S02.剪裁:将步骤1中晾干的脱脂棉布裁剪成包装带;
所述淀粉溶液中含有占重量比为10~15wt%的淀粉。
包装带的结构,齿锋处宽度略大于缺槽宽度,齿谷处宽度略小于缺槽宽度,保证了扣带端前端通过缺槽处时可以顺利通过,而在包扎住克氏原螯虾的头胸甲和螯肢之后,整个包装带环状部分变紧,此时扣带端的锯齿状结构,齿锋处不易通过缺槽,能比较牢固的将固定虾的环状结构周长锁死、不松动。通过实践摸索,确定整个包装带的尺寸可以适应绝大部分规格的商品虾(25g-12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北京麻辣诱惑食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北京麻辣诱惑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52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醉蟹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蔬菜全营养素产品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