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废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3979.3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5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林涛;刘天力;黄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6 | 分类号: | B01D53/06;F23G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韩新城 |
地址: | 30011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分配模块 过滤模块 吸附模块 废气处理装置 模块化 燃烧 可拆卸式连接 模块化集成 模块化结构 陶瓷蓄热体 旋转分配阀 运输和安装 功能部件 管路连通 横向水平 换热模块 节能效果 设备整体 依次布置 正方体状 过滤袋 燃烧器 直线式 散热 换热 内置 室体 转轮 浓缩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块化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横向水平依次布置并排直线式可拆卸式连接的模块化结构并以管路连通的过滤模块、吸附模块、分配模块、蓄热模块、燃烧模块及换热模块,所述过滤模块、吸附模块、分配模块、蓄热模块、燃烧模块及换热模包含等截面的正方体状的内置功能部件的室体,所述过滤模块内有过滤袋,所述吸附模块内安装有浓缩转轮,所述分配模块内有旋转分配阀;所的蓄热模块内有陶瓷蓄热体,所述燃烧模块内有燃烧器。本发明采用模块化集成式设计,减少了设备整体的散热面积,大大降低了各类管道的长度,节能效果明显,降低了设备的制作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现场的运输和安装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废气处理技术中,有采用旋转式RTO及浓缩转轮配合的装置,且在废气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旋转RTO+浓缩转轮的废气处理装置的旋转RTO普遍为纵向设计,整体高度很高,制作难度大,安装周期长,维护困难,还存在着旋转分配阀无法更换或者难以更换的问题,以及无法分利用蓄热室空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模块化废气处理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化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横向水平依次布置并排直线式可拆卸式连接的模块化结构并以管路连通的过滤模块、吸附模块、分配模块、蓄热模块、燃烧模块及换热模块,所述过滤模块、吸附模块、分配模块、蓄热模块、燃烧模块及换热模包含等截面的正方体状的内置功能部件的室体,所述过滤模块内有过滤袋,所述吸附模块内安装有浓缩转轮,所述分配模块内有旋转分配阀,以将吸附模块内部分废气分配到蓄热模块进行热交换升温后再进入到燃烧模块内燃烧,以及将燃烧后并经蓄热模块换热降温后的废气送出排放;所的蓄热模块内有陶瓷蓄热体,所述燃烧模块内有燃烧器,所述换热模块中有通过与燃烧模块内的热空气换热而向浓缩转轮提供解附用热空气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与浓缩转轮通过解附管路相连接。
所述浓缩转轮的解附区与解附管路的高温气管相连接,所述浓缩转轮的冷却区的气体进入侧与冷却管路相连接,冷却气体排出侧与解附管路的低温气管相连接,所述高温气管及低温气管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的对应接口连接,,所述分配模块与用于将所述吸附模块内部分脱附废气引入到旋转分配阀的废气风机相连接。
所述陶瓷蓄热体与旋转分配阀通过蓄热通道连接以接收浓缩废气风机自所述吸附模块引入的换热用废气,并通过反吹通道与旋转分配阀连接以接收新风风机送入的不含VOC的反吹用空气,所述陶瓷蓄热体还通过放热通道与旋转分配阀以及燃烧模块相连接以将燃烧并经陶瓷蓄热体换热降温后废气送出排放。
所述换热模块的换热器连接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一端接入到燃烧模块内,另一端通过换热器后自所述换热模块内伸出与排放管路相连接,所述排放管路还连接高温通道,所述高温通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换热模块有室体并伸入到燃烧模块的室体内。
所述排放管路还连接安装在所述吸附模块内的排废气风机的过滤后废气排出口。
所述换热通道以及高温通道上均安装有控制阀,设在所述换热模块的室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的集成式设计,减少了设备整体的散热面积,大大降低了各类管道的长度,节能效果明显,降低了设备的制作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现场的运输和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模块化废气处理装置的模块化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标识出管路系统的模块化废气处理装置的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标识出内部结构的模块化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3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炭吸附箱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处理乙醇废气的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