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基面位错密度的碳化硅晶体生长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33723.2 | 申请日: | 2018-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2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俊;雍庆;彭同华;赵宁;王波;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科合达蓝光半导体有限公司;北京天科合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30B29/36 | 分类号: | C30B29/36;C30B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 |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基面位错 密度 碳化硅 晶体生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基面位错密度的碳化硅晶体生长方法,其包括:将装有碳化硅原料和籽晶的坩埚放于单晶生长炉中,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使碳化硅原料发生升华并在籽晶上结晶,将晶体冷却,获得碳化硅单晶。本发明的优点是:在生长过程中,在温度保持在高温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生长室内的压力来调控SiC晶体生长过程的开始及中断,使碳化硅晶体在先开始生长后再中断生长然后再缓慢接长,从而促使基面位错在中断后接长时转换为刃位错,从而获得低基面位错密度的碳化硅晶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基面位错密度的碳化硅晶体生长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碳化硅晶体中的基面位错,涉及碳化硅晶体生长领域。
背景技术
碳化硅是具有宽禁带宽度的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宽带隙、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载流子漂移速度等特点,在高温、高频、大功率、光电子及抗辐射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在碳化硅单晶的生长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为改良型的Lely法,也叫做物理气相传输法。现在,从利用改良型的Lely法制备得到的SiC单晶体,能够切取获得50-200mm的SiC单晶晶片,被提供给电力电子领域等的电子器件制作。SiC晶片的品质对器件的性能、量产时的成品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晶体的品质、降低晶体缺陷是碳化硅器件应用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微管是碳化硅单晶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缺陷,大多数情况下生长晶体中的微管是继承了存在于籽晶中的微管缺陷。对于碳化硅单晶中的微管缺陷,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的研究报告,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当前在商业的碳化硅单晶晶片中,微管的平均数已经降低到1/cm2以下,生长晶体的微管缺陷问题基本已经得到解决。在这样的状况下,近年来SiC单晶中的位错缺陷引起了较大的关注。
在采用改良型的Lely法制备碳化硅单晶的过程中,在碳化硅单晶体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内应力,其在最终所得到的单晶晶片内部以弹性应变或位错(塑性应变)的形式残留。目前市售的SiC晶片,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位错,基面位错(BPD)、贯通螺旋位错(TSD)和贯通刃型位错(TED)。根据关于晶体缺陷与器件的调查报告,BPD会引起器件的氧化膜不良,造成器件的绝缘击穿,另外,在双极性器件中,BPD会引发层积缺陷,造成器件性能退化。TSD也会造成器件漏电流的产生,并使栅氧化膜寿命降低。在碳化硅单晶这三种位错类型中,BPD对最终制造的器件产品的危害最大、TSD次之,TED的影响最小。
在降低碳化硅单晶体位错密度方面,有过一些报道,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单晶生长区周围的温度梯度,降低晶体的内应力和弹性应变来实现。例如专利文献1中报导了,通过在籽晶周围区域安装热流速控制构件,控制来自单晶锭侧面的热量输入,能够抑制结晶生长中锭的温度分布的变化,抑制生长中的BPD、TSD的增殖,同时也降低弹性应变。在专利文献2中报告了,利用作为位错集合体的小倾角晶界垂直于生长表面而传播的性质,使生长晶体相对于生长方向成为凸状,由此使作为位错集合体的小倾角晶界向生长晶体的周边部位移动,在中央部形成小倾角晶界密度低的区域。
另外,在位错结构转换方面也有过一些报道。例如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SiC薄膜的外延生长过程中,由于镜像力的作用导致BPD转变为TED(参照非专利文献1);在溶液生长法中也发生大致同样的结构转换(参照非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CN 105658846 B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9449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S. Ha et al.,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244, (2002),257-266
非专利文献2:K. Kamei et al.,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311, (2009),855-858
但是,在工业制造碳化硅单晶方面,对于如何降低BPD,以及如何使BPD转换TED从而减少控制的方法没有提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科合达蓝光半导体有限公司;北京天科合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科合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科合达蓝光半导体有限公司;北京天科合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37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