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构件的固化变形预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33309.1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1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明;张国伟;罗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70/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罗英;刘芳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构件 固化 变形 预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复合材料构件的固化变形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具的几何参数、复合材料的铺层参数、复合材料的属性参数以及热压罐的温度参数,其中,所述模具是使复合材料成型为构件的工件,所述热压罐是用于制造所述构件的设备,所述复合材料的属性参数包括所述复合材料的单向板材料参数;
根据所述模具的几何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铺层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属性参数、所述热压罐的温度参数以及预先确定的固化变形预测模型,获取所述构件的固化变形结果;
其中,所述固化变形预测模型为有关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复合材料的化学收缩、模具的约束、模具的热膨胀系数中至少一种的固化变形预测模型;
所述固化变形预测模型包括:第一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第二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第三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第四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
其中,所述第一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为有关所述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固化变形预测模型;
所述第二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为有关所述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化学收缩的固化变形预测模型;
所述第三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为有关所述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化学收缩以及所述模具的约束的固化变形预测模型;
所述第四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为有关所述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化学收缩、所述模具的约束以及所述模具的热膨胀系数的固化变形预测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选择指令,所述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选择指令用于指示用户选择的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其中,所述用户选择的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为所述第一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所述第二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所述第三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所述第四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中的任一;
所述根据所述模具的几何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铺层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属性参数、所述热压罐的温度参数以及所述预先确定的固化变形预测模型,获取所述构件的固化变形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模具的几何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铺层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属性参数、所述热压罐的温度参数以及所述用户选择的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获取所述构件的固化变形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用户选择的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为所述第三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时,所述复合材料的属性参数还包括复合材料的剪切层材料参数;
当所述用户选择的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为所述第四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
根据所述模具的几何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铺层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属性参数、所述热压罐的温度参数以及所述用户选择的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获取所述构件的固化变形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模具的几何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铺层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属性参数、所述热压罐的温度参数、所述模具的材料参数以及所述用户选择的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获取所述构件的固化变形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复合材料,确定所述复合材料的化学变形对应的温差,其中,所述温差引起的变形与所述化学变形等同;
当用户选择的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为所述第二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第三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第四固化变形预测子模型中的任一时,根据所述温差,根据所述模具的几何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铺层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属性参数、所述热压罐的温度参数以及预先确定的固化变形预测模型,获取所述构件的固化变形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模具的几何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铺层参数、所述复合材料的属性参数、所述热压罐的温度参数、所述温差以及预先确定的固化变形预测模型,获取所述构件的固化变形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板材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热膨胀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层材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剪切层厚度、剪切层纤维方向热膨胀系数;
所述模具的材料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杨氏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热膨胀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33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免胶纤维棒料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棕纤维弹性材料的标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