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线材风冷线及灵活有效的冷却保温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1395.2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3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B21B37/7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阀板 下阀板 保温控制装置 风道出口 冷却 高速线材 控制装置 可开闭 风冷 缓冷 分段冷却 封闭状态 轧后冷却 钢种 进风口 灵活的 灵活 线材 风量 开度 强冷 保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活有效的高速线材冷却保温控制装置,涉及线材风冷线技术领域,包括风道出口,进风口位于风道出口下方,风道出口分为两侧和中间三部分,中间部分的下方设有两块可开闭的下阀板,下阀板连接有第一控制装置,两侧部分的上方设有两块可开闭的上阀板,上阀板连接有第二控制装置;上阀板和下阀板均关闭时,两侧和中间部分处于封闭状态可进行保温缓冷,上阀板打开且下阀板关闭或开度较小时,两侧风量大于中间分量可进行强冷。本发明采用灵活的冷却和保温控制装置,缓冷钢的轧后冷却工艺和某些钢种的分段冷却工艺可得到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材风冷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线材风冷线及灵活有效的冷却保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线材风冷线保温性能差冷速过快,影响缓冷钢的组织转变规律,造成线材成品的力学性能不能满足技术需求。合金焊丝钢受风冷线保温性能的影响最大,合金焊丝钢需要极慢的冷速(<0.5℃/s)才能完成珠光体转变。若冷速大于0.5℃/s,则合金焊丝钢的冷却曲线会穿过贝氏体转变区,最终组织就是粒状贝氏体,而粒状贝氏体强度偏高,不利于线材进行免退火拉拔,必须避免粒状贝氏体组织的产生。小规格弹簧钢在吐丝之后需要缓冷,才能使边部与心部完全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当小规格弹簧钢在冷速过快时,成品线材组织中会存在残余奥氏体,当线材进行拉拔时,残余奥氏体就会直接转变成马氏体,马氏体强度高,塑韧性差,不易变形,就会造成拉拔断裂。还有一些50CrV等工具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都需要在极慢的冷速下,长时间保温在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区间,才能最终完成理想的组织转变。相反,帘线钢则需要在线材搭接点大风量快速冷却,否则就会造成线材同圈机械性能差别大。
因此,高速线材风冷线风道需要一种灵活有效的冷却风量控制和保温的调节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灵活有效的高速线材冷却保温控制装置,包括风道出口,进风口位于风道出口下方,风道出口分为两侧和中间三部分,中间部分的下方设有两块可开闭的下阀板,下阀板连接有第一控制装置,两侧部分的上方设有两块可开闭的上阀板,上阀板连接有第二控制装置;上阀板和下阀板均关闭时,两侧和中间部分处于封闭状态可进行保温缓冷,上阀板打开且下阀板关闭或开度较小时,两侧风量大于中间分量可进行强冷。
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灵活的冷却和保温控制装置,缓冷钢的轧后冷却工艺和某些钢种的分段冷却工艺可得到保障。合金焊丝钢盘条缓冷效果将得到较大提升;通过分段冷却,可降低帘线钢的抗拉强度,便于帘线钢的拉拔;降低小规格弹簧钢的强度;避免工具钢组织过冷发生断头、炸盘现象;避免小规格轴承钢因分段冷却时缓冷不足导致的断头现象。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所述的一种灵活有效的高速线材冷却保温控制装置,第一控制装置包括调节手轮机构和第一连杆机构,第一连杆机构与下阀板固定,调节手轮机构与第一连杆机构连接并驱动下阀板开闭。
前所述的一种灵活有效的高速线材冷却保温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包括气缸和第二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与上阀板固定,气缸与第二连杆机构连接并驱动上阀板开闭。
前所述的一种灵活有效的高速线材冷却保温控制装置,气缸的气动系统压力为5~6bar。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线材风冷线,风冷线前8段除第1段外,其他7段共设置14台冷却风机,安装有14套灵活有效的高速线材冷却保温控制装置。
前所述的一种高速线材风冷线,包括两个自动干油站,风冷辊道两侧分别布置两排硬管,自动干油站与硬管连接并为其供给润滑油,硬管通过干油分配器和软管对风冷辊道轴承进行自动润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13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