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30405.0 | 申请日: | 2018-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2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森田喜博;浅田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谟煜;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电气设备 电气零部件 收纳 制冷剂管 冷却器 液体制冷剂 壁部 冷却 机动车 贯通 | ||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构成为搭载于机动车的电气设备具有:收纳电气零部件的壳体;收纳于所述壳体并构成为利用液体制冷剂来冷却所述电气零部件的冷却器;以及贯通所述壳体的壁部并与所述冷却器相连的制冷剂管。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在所述制冷剂管的外表面设有缺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为搭载于机动车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2-64724公开了搭载于机动车的控制装置(电气设备)。该机动车是具有发动机和马达的混合动力车,控制装置是控制马达的驱动电力的装置。控制装置在前舱固定于包括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壳体之上。
在控制装置的壳体中,与很多电气零部件一起收纳着采用液体制冷剂的冷却器。与冷却器相连的制冷剂管贯通壳体的壁部向壳体的外部延伸。通过制冷剂管从外部供给液体的制冷剂,从电气零部件吸收了热的制冷剂通过其它制冷剂管而向壳体的外部排出。
发明内容
在日本特开2012-64724的控制装置中,在车辆碰撞时的碰撞负载施加到制冷剂管的情况下,制冷剂管被向壳体内压入而会导致壳体内的冷却器损伤,从而存在制冷剂漏出到壳体内之虞。制冷剂在壳体内漏出成为使收纳于壳体内的电气零部件损伤的主要因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构成为搭载于机动车的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具有收纳电气零部件的壳体;收纳于壳体并构成为利用液体制冷剂来冷却电气零部件的冷却器;以及贯通壳体的壁部并与冷却器相连的制冷剂管。在壳体的外侧,在制冷剂管的外表面设有缺口。
根据上述电气设备,在车辆碰撞时的碰撞负载施加到制冷剂管的情况下,位于壳体之外的缺口最先断裂,能够将制冷剂从此处向壳体的外部排出。结果,能够抑制制冷剂在壳体内漏出。能够防止车辆碰撞时制冷剂的漏出所导致的电气设备的损伤。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显著意义将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表示从上方观察的车辆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从左侧方观察的车辆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搭载于车辆的第1实施例的电力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图3的箭头方向观察的电力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从图3的箭头方向观察的电力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表示电力控制装置的管部破损了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电力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从图7的箭头方向观察的管部的详细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电力控制装置的管部破损了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从图9的箭头方向观察的管部的详细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从上方观察的车辆100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从左侧方观察的车辆100的概略构成的说明图。图1和图2图示出了车辆100的前方侧的一部分。车辆100由电动马达生成驱动驱动轮的动力的至少一部分。车辆100是除了电动马达之外还具有发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以下,将电动马达仅称为马达。图中的坐标系的“前”、“后”、“右”、“左”、“上”、“下”意味着以车辆为基准的方向。在以下的附图中也是同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0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可控硅整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移动组件的移动应用开发终端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