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再生铅冶炼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9320.0 | 申请日: | 2018-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1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和县大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00;C22B13/02;B01D53/80;B01D53/50;B01D46/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吴肖敏 |
地址: | 236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铅冶炼 再生铅 废铅蓄电池 高效节能 鼓风炉 单位生产率 金属回收率 热效率 分类处理 能源消耗 生产过程 冶炼过程 冶炼效率 制备过程 烟气 回收率 制备 冶炼 筛选 排放 节约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再生铅冶炼工艺,所述一种高效节能再生铅冶炼工艺包括废铅蓄电池的收集和粉碎、废铅蓄电池粉碎后材料的筛选、材料的加工与分类处理、再生铅的制备以及制备过程中烟气的处理与排放。该高效节能再生铅冶炼工艺,通过将收集来的废铅蓄电池作为再生铅的原料,既避免废铅蓄电池随意乱丢污染环境,同时也给再生铅的生产过程降低了成本,有效的节约了铅矿资源,通过采用鼓风炉进行再生铅的冶炼,鼓风炉具有热效率高,单位生产率大,金属回收率高,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特点从而使再生铅的冶炼效率提高,同时也节省了冶炼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工艺简单易操作且回收率高,有利于再生铅冶炼工艺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铅冶炼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节能再生铅冶炼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铅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因此,铅废件和废料势必日益增加,再生铅铅锌矿加工生产便是以这些铅废件和废料为原料,生产精铅、铅基合金或铅化合物,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公布的资料,世界产铅总量的51%用于生产蓄电池,而总铅产量的40%是由再生铅生产获得的,废蓄电池则占再生铅生产原料的90%,除铅蓄电池以外,再生铅原料还有各种废旧铅板,铅皮、铅管、蛇形管、电缆包皮、印刷铅合金、轴承铅合金、弹丸合金、焊料以及各种铅屑、下脚料和铅灰,铅渣等,这些原料来源不一,组成也极为复杂。
由于再生铅原料是作为各种各样的废品回收的,物理形态和化学组成相差都很大,而盛在各种铅废件和废料中经常混杂有不同的杂物,因此在熔炼前必须根据原料的不同特点进行预先处理,由于废铅蓄电池是再生铅冶炼过程中主要的原料,因此在现有的再生铅冶炼时大多数采用废铅蓄电池作为原料进行冶炼,废铅蓄电池在冶炼过程中因其熔炼温度高,金属回收率低,渣含铅高,而且产生大量的含铅、二氧化硫和酸雾的烟气,很难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节能再生铅冶炼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再生铅冶炼工艺,解决了现有的废铅蓄电池在进行冶炼过程中金属回收率低以及渣含铅高而且产生大量的含铅、二氧化硫和酸雾的烟气从而污染环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再生铅冶炼工艺,所述一种高效节能再生铅冶炼工艺包括废铅蓄电池的收集和粉碎、废铅蓄电池粉碎后材料的筛选、材料的加工与分类处理、再生铅的制备以及制备过程中烟气的处理与排放,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收集的废铅蓄电池放入不锈钢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处理,将粉碎后的废铅蓄电池放置于器皿中等待下步工作的进行;
第二步:将上一步器皿中粉碎后的废铅蓄电池由水力振动筛分选为中小块料、膏泥和塑料混合物;
第三步:中小块料送入柱式水力分级机,成为合金栅料,膏泥送入提纯室,塑料混合物送入露天广场再经水力压碎分离机产生聚丙烯、硬胶木和少量聚乙烯;
第四步:合金栅料和膏泥提纯后送入鼓风炉,利用鼓风炉辅助设备冶炼出成品铅;
第五步:冶炼过程中的废气经冷却塔进入布袋除尘室除去铅尘,铅尘回鼓风炉中冶炼,经布袋处理的气体进入除硫设备除硫,加入中和剂,产生的固体为本肥,除硫后气体经过滤室达标排放。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粉碎机的内壁由防腐材料和耐磨材料共同组成。
优选的,所述膏泥在提纯室经过滤、浓缩、干燥后其含水低于65%。
优选的,所述鼓风炉内除了膏泥和合金栅料外,还有8~15%的碎焦、5~10%的铁屑和适量的石灰、苏打等熔剂,燃烧加热温度到1000~1300度进行还原熔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和县大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太和县大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93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