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烟油型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7111.2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9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斌;任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利德英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板 多孔陶瓷层 电子烟 加热层 厚膜 烟油 加热器 加热电路 导电层 贴合 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 基板接触 加热效率 雾化蒸汽 吸收热量 用户健康 热接触 加热 申请 发热 通电 侧面 响应 吸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烟油型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该加热器包括厚膜加热层及与厚膜加热层的一个侧面贴合的第一多孔陶瓷层,其中,厚膜加热层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加热电路层、与加热电路层连接的导电层以及与导电层连接的导线,第一多孔陶瓷层与基板的第二表面贴合。可见,本申请中在厚膜加热层通电时,可以通过加热电路层对整个基板进行加热,并且液体烟油经在第一多孔陶瓷层的吸引下到达第一多孔陶瓷层与基板的接触面处吸收热量后形成雾化蒸汽,本申请中的热接触面积较大,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发热响应速度,并且液体烟油直接与基板接触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更有利于用户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烟油型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香烟危害性认识的提高,电子烟产品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其中,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电子烟是通过加热雾化等手段,将尼古丁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其与香烟的根本区别是“加热不燃烧”。
电子烟的核心部件是电子烟加热器,目前市场上的液体烟油型电子烟加热器多采用吸油棉外绕电阻丝的方式(如图1所示)。但是,通过电热丝加热的方式,使其热接触面积较小,为了达到目标温度,加热丝需要较高的温度来实现温差较换,导致加热效率低,发热响应速度慢。另外,与液体液体烟油直接接触的电阻丝为镍铬材质,长期高温易产生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
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液体烟油型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烟油型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在使用过程中扩大了热接触面积较大,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发热响应速度,且更有利于用户健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烟油型电子烟加热器,包括厚膜加热层及与所述厚膜加热层的一个侧面贴合的第一多孔陶瓷层,其中,所述厚膜加热层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加热电路层、与所述加热电路层连接的导电层以及与所述导电层连接的导线,所述第一多孔陶瓷层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设有第一烟雾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一烟雾通道为多条平行分布的第一凹槽。
可选的,所述基板为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与所述加热电路层之间还包括绝缘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多孔陶瓷层中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贴合的侧面上设有第二烟雾通道。
可选的,所述第二烟雾通道为多条平行分布的第二凹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凹槽与相应的第一凹槽对应设置。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多孔陶瓷层,所述第一多孔陶瓷层、所述厚膜加热层和所述第二多孔陶瓷层构成三明治结构。
本发明实时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液体烟油型电子烟加热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烟油型电子烟加热器及电子烟,该加热器包括厚膜加热层及与厚膜加热层的一个侧面贴合的第一多孔陶瓷层,其中,厚膜加热层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加热电路层、与加热电路层连接的导电层以及与导电层连接的导线,第一多孔陶瓷层与基板的第二表面贴合。可见,本申请中在厚膜加热层通电时,可以通过加热电路层对整个基板进行加热,并且液体烟油经在第一多孔陶瓷层的吸引下到达第一多孔陶瓷层与基板的接触面处吸收热量后形成雾化蒸汽,本申请中的热接触面积较大,提高了加热效率和发热响应速度,并且液体烟油直接与基板接触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更有利于用户健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利德英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利德英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7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