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7090.4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3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潘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入式 背光 模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背板、散热板、固定于散热板上的LED、滑动导轨和弹性装置;滑动导轨设置在背板上,散热板通过滑动导轨在背板上滑动;弹性装置设置于滑动导轨一端,散热板上的LED正常状态下与导光板的侧面相抵;当导光板膨胀时,LED被导光板抵持住并带动散热板沿滑动导轨在背板上滑动,使导光板侧面与LED之间的间距不变;当导光板收缩时,弹性装置产生回复力带动散热板和LED沿滑动导轨滑动回复原位,使导光板和LED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本发明保证了LED与导光板之间间隙的稳定,从而确保了入光率的稳定,并使入光率保持在最理想状态,提高了双侧入背光模组的光学稳定性,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液晶显示技术领域,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更高图像画质的要求,8K分辨率的显示技术日益受到显示市场的关注。同时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技术开始越来越多被使用,高亮度和高色域技术成为了显示行业研究的热点,而高亮度也使得显示设备所显示的画面更加具有亮度细节层次,这就对背光模组的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人们对液晶电视超薄化的追求,侧入式背光模组技术成了市场和厂家的主流。侧入式背光模组又分为单侧入式背光模组、双侧入式背光模组;单侧入式背光模组比较稳定,所以目前所采用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基本上都为单侧入式背光模组。但是随着液晶玻璃的分辨率从2K到4K,再到8K,玻璃的穿透率越来越低;再加上对超高色域的发展要求,要求的背光亮度越来越高,单侧入式背光模组已经无法满足显示技术的发展对亮度的高要求。所以必须要使用双侧入式背光模组,才能满足高分辨率、超高色域技术对亮度的要求。
但是因为导光板由于所使用材料的原因而具有吸湿、热胀冷缩的特性。为了在导光板受热膨胀时保护LED,以及防止导光板被顶起,目前双侧入光的侧入式背光模组所采用的结构,都会预留导光板的膨胀间隙。一般用MS材料(依PMMA与PS的比例而定)的,单边预留1.2~2‰以上;用PMMA材料,则会单边预留2.2~2.5‰以上的膨胀间隙。以1000mm长度的导光板为例,单边预留的间隙:MS导光板为1.2mm以上,PMMA为2.2mm以上。由于预留的间隙过大,这直接导致了LED的入光效率偏低。并且LED与导光板之间的间隙会随着环境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LED与导光板的光耦合效率变化极大,即入光效率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背光模组的亮度及均匀性的稳定,进而影响了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例如,以55寸2.0T的导光板,搭配4014LED为例,当LED到导光板的间隙为0.5mm时,其亮度为100%,当间隙变为约0.9时,亮度变成88%;当间隙变为1.2mm时,亮度就只有约72%,当间隙变为1.5时,亮度只剩下约66%。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种稳定的双侧入式背光模组,通过在背板上设计滑动导轨装置,在背板与散热板之间设置弹性装置来实现光耦合效率的高效率和高稳定。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用于提高LED的光利用率及提升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学稳定性,其包括:导光板、背板、散热板以及固定于散热板上的LED,还包括滑动导轨和弹性装置;
所述滑动导轨设置在所述背板上,所述散热板通过滑动导轨在所述背板上滑动;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于所述滑动导轨一端,所述散热板上的LED正常状态下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相抵;当所述导光板膨胀时,所述LED被所述导光板抵持住并带动所述散热板沿所述滑动导轨在所述背板上滑动,使导光板侧面与LED之间的间距不变;当导光板收缩时,所述弹性装置产生回复力带动所述散热板和LED沿所述滑动导轨滑动回复原位,使导光板和LED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70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