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液成形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6544.6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0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刘迪祥;方玲;黄顶社;崔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6/02 | 分类号: | B21D26/02;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石晓峰;周放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模 合模时 平衡块 承压 固定设置 模腔 下模 充液成形模具 充液缸 固定孔 上模腔 输液管 锁定杆 外周 插入固定 承受压力 冲压工件 下模固定 有效分散 下模腔 保证 充液 减小 模座 锁死 连通 密封 模具 承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液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形成有固定孔;上模腔固定设置在上模上;下模腔固定设置在下模上,合模时形成完整的模腔;充液缸,固定设置在下模上,充液缸具有输液管,输液管在合模时密封的连通于模腔;锁定杆,设置在下模,并在合模时插入固定孔,以使上模和下模锁死;承压平衡块,设置在上模以及下模,设置在上模的承压平衡块分布在上模腔的外周,设置在下模的承压平衡块分布在下模腔的外周。合模时,通过锁定杆插入上模的固定孔,将上模和下模固定,以保证能够承载充液过程中的巨大压力,承压平衡块,保证可有效分散上模压力到模座上,减小单位面积承受压力,既保证冲压工件的质量,又高了模具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液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充液成形是指依靠高压液体作为传力介质,代替刚性凹模或凸模,使坯料在传力介质的压力作用下贴合凸模或凹模成形的一种先进柔性制造工艺。
模具在充液生产过程中,充液成形时间一般有30-60秒不等,这段时间模腔内上下方向压力很大,为保持模具处于闭合状态,压力机需要做很大的功保持主缸压力,这耗费了大量的能量,提高了成本。在冲孔或漏液后会突然卸压,上模座的压力来不急卸载,巨大的上压力只能施加在模腔内,影响产品质量,模具寿命也存在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液成形模具,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减少对模具寿命的影响。
本发明的充液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形成有固定孔;上模腔,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上;下模腔,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模腔与所述上模腔的位置匹配,合模时形成完整的模腔;充液缸,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上,所述充液缸具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在合模时密封的连通于所述模腔;锁定杆,设置在所述下模,并在合模时插入所述固定孔,以使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锁死;承压平衡块,设置在所述上模以及下模,设置在所述上模的所述承压平衡块分布在所述上模腔的外周,设置在所述下模的所述承压平衡块分布在所述下模腔的外周。
如上所述的充液成形模具,其中,所述上模腔分为第一上模腔和第二上模腔,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所述下模腔分为第一下模腔和第二下模腔,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所述第一上模腔和所述第一下模腔合模时形成第一模腔;所述第二上模腔和所述第二下模腔合模时形成第二模腔。
如上所述的充液成形模具,其中,所述第一模腔的两端,分别密封的连通有所述输液管;所述第二模腔的两端,分别密封的连通有所述输液管。
如上所述的充液成形模具,其中,在所述上模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具有三个,连线呈三角形分布;在所述下模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导向件,位置与所述第一导向件匹配;所述第一导向件为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件为导向套;或者,所述第一导向件为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件为导向柱。
如上所述的充液成形模具,其中,在所述上模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具有三个,连线呈三角形分布;在所述下模上固定设置有第四导向件,位置与所述第三导向件匹配;所述第三导向件为导向柱,所述第四导向件为导向板;或者,所述第三导向件为导向板,所述第四导向件为导向柱。
如上所述的充液成形模具,其中,在所述上模腔或者下模腔内,还设置有冲孔装置,所述冲孔装置具有:油缸,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腔或者下模腔上;冲头,通过底座设置在所述油缸上,并由所述油缸驱动移动。
如上所述的充液成形模具,其中,所述冲头底部形成凸台,卡接到所述底座内。
如上所述的充液成形模具,其中,所述凸台为圆柱形凸台,在所述凸台的一侧形成切削边,所述底座上形成对应形状的凹槽,与所述凸台卡接。
如上所述的充液成形模具,其中,所述凸台为多边形,所述底座上形成对应形状的凹槽,与所述凸台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65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导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气涡轮排气道支承壁用钣金件流体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