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镀企业搬迁场地污染土壤修复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6523.4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2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崔培昕;王玉军;周东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B09C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企业 搬迁 场地 污染 土壤 修复 组合 及其 应用 | ||
一种电镀企业搬迁场地污染土壤修复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按质量份包括:组分A,包含:可溶性亚铁盐1‑20 wt.%,葡萄糖80‑99 wt.%;组分B,包含:可溶性铝盐100 wt.%;组分C,包含:生石灰100 wt.%。本发明获得了快速高效的锌铬钝化效果,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以组分C投加为修复起点,1天内锌、铬的醋酸浸提法浸提浓度分别下降75%,83%,其中污染土壤中锌的类水滑石成矿比例在63%以上。在处理时间为30天时,土壤中锌的类水滑石成矿比例更是增长到了87%。根据水滑石的化学性质,其在pH 2‑14范围内都可以稳定存在,可以达到土壤中重金属长期钝化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镀企业搬迁场地污染土壤修复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根据2014年环保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总污染超标率为16.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其中锌、铬超标率分别占0.9%和1.1%,均位列8种分布最广泛的无机污染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随着“退二进三”、“退城入园”等政策的实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镇布局规划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大量电镀企业搬迁或废弃,遗留场地的二次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这些企业的污水、污泥中含有严重超标的锌、铬等重金属,导致遗留场地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土壤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环境风险,极大的影响了土地的二次利用,因此开展有效的污染场地修复至关重要。
土壤修复是指使被污染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具体来说,是通过各种办法转移、转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使其浓度或者毒性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无法被降解,具有长期性和积累性,更容易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类: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挖掘、淋洗、回填等方式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化学法是通过添加合适的钝化剂改变土壤重金属的存在形态,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生物法则利用超积累植物富集重金属,或者改变作物类型、种植制度等减少农作物中重金属的积累。
从成本、效果、操作难度以及环境友好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化学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本质是通过添加钝化剂,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重金属形成稳定的化学形态,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从而达到减少重金属污染的目的,被美国环境保护署称为处理有毒有害废物的最佳技术。该法可进行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经济、简便、快速、高效,尤其适用于重金属污染严重、污染重金属种类相对单一、污染面积相对集中的电镀企业搬迁场地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
常见的化学钝化剂主要以碱性、沉淀药剂为主要钝化成分,如硫化物、石灰、螯合剂、磷灰石等,这些钝化剂在实际的应用中会面临如下一些难题:
1.某些钝化剂的加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如磷灰石会造成土壤酸化,增加砷离子的活性,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磷,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2.某些钝化剂的钝化效果缺乏长期稳定性,如硫化物、石灰等,短期钝化效果很好,但是在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或pH改变的条件下,重金属形成的难溶沉淀会再次溶解;
3.单一药剂往往只能修复土壤中的单一重金属污染,而土壤重金属污染一般是多种重金属共存,单一修复的效果不能满足需求;
4.土壤的成分组成与理化性质极其复杂,许多重金属离子与土壤紧密螯合,影响钝化剂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电镀企业搬迁场地污染土壤修复的组合物及其应用,主要应用但不限于电镀企业搬迁场地中锌、铬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该钝化剂处理后锌离子被钝化为类水滑石矿物,六价铬离子会先被还原为三价铬离子,之后被钝化为类水滑石矿物。该种矿物能稳定的存在于广泛pH下,不易受pH、氧化还原电位等影响溶解释放重金属离子,可以达到将重金属离子长期固定在土壤中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65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