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金属离子废水的废陶瓷吸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5872.4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7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吴苑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B01J20/02;B01J20/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渝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含金属离子废水 含镍溶液 废陶瓷 烘干 日用陶瓷 瓷土 标准使用液 氯化氢溶液 处理操作 多孔陶瓷 含镍废水 金属离子 上层清液 陶瓷碎片 吸附过程 硝酸溶液 圆形块状 重新利用 干燥箱 容量瓶 田菁粉 定容 胚体 洗涤 浸泡 掺杂 废水 | ||
本发明公开了含金属离子废水的废陶瓷吸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用量为50%的废日用陶瓷粉末,掺杂2%‑6%的田菁粉,混合一定比例的瓷土粉末,制成圆形块状胚体,在干燥箱中于105℃烘干;S2:将镍标准使用液置于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定容,制成含镍溶液,用含镍溶液代替含金属离子的废水进行吸附处理操作。本发明所采用的处理物价格均比较低廉,陶瓷碎片比较容易获得,并且处理原料的机械也十分常见,该吸附过程对于PH值的限定也比较宽泛,易于操作,处理含镍废水后的多孔陶瓷,经过滤分离后用1mol/L的氯化氢溶液浸泡一夜,清去上层清液,用水洗涤、过滤分离后于105℃烘干2h即可重新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含金属离子废水的废陶瓷吸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镍,近似银白色、硬而有延展性并具有铁磁性的金属元素,它能够高度磨光和抗腐蚀,镍属于亲铁元素,属于重金属的一种,重金属广泛应用于电镀、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印染、农药和合金等现代工业中,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重金属废水是指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属的废水,重金属(如含镉、镍、汞、锌等)废水是对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其水质水量与生产工艺有关,常规的,在处理含镍废水时,镍系废水进入镍系调匀池,之后调节PH值,再加入各种化学处理试剂对含镍废水进行处理,例如:氢氧化钠等,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含镍废水处理的处理成本较高,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金属离子废水的废陶瓷吸附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含金属离子废水的废陶瓷吸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用量为50%的废日用陶瓷粉末,掺杂2%-6%的田菁粉,混合一定比例的瓷土粉末,制成圆形块状胚体,在干燥箱中于105℃烘干;
S2:将S1处理完成后的混合物在800℃下煅烧4.5h成型,制成多孔陶瓷;
S3:取镍标准使用液置于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定容,制成含镍溶液,用含镍溶液代替含金属离子的废水进行吸附处理操作;
S4:称取S2制作完成的多孔陶瓷,并将该多孔陶瓷置于S3制得的含镍溶液中,镍与多孔陶瓷重量比为1:400,振荡吸附30-40min,吸附完成后过滤,将处理后的滤液排出,将多孔陶瓷进行回收利用。
优选的,所述S1中的混合情况为三种。
优选的,所述S3中的含镍溶液PH值处于3-10之间。
优选的,所述S3中含镍溶液配制时所采用的硝酸溶液质量浓度为1%。
优选的,所述S4中振荡吸附选取三个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采用的处理物价格均比较低廉,陶瓷碎片比较容易获得,并且处理原料的机械也十分常见,该吸附过程对于PH值的限定也比较宽泛,易于操作,处理含镍废水后的多孔陶瓷,经过滤分离后用1mol/L的氯化氢溶液浸泡一夜,清去上层清液,用水洗涤、过滤分离后于105℃烘干2h即可重新利用,有效降低了含镍废水的处理费用,降低了含镍废水处理的人力财力消耗,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58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