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Ti3 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4818.8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7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忠;王春齐;唐云;彭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泽睿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573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魏娟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i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Ti3SiC2界面层的Si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对SiC纤维编织件进行沉积Ti3SiC2,获得含Ti3SiC2界面层的SiC纤维编织件,然后通过树脂浸渍碳化获得SiCf/C多孔体,再通过气相渗硅获得SiCf/SiC复合材料;所述磁控溅射为先采用TiC靶进行磁控溅射,在SiC纤维束或SiC纤维编织件表面获得0.1~0.2μm的TiC过镀层,然后再采用TiC靶材与Si靶双靶共溅射获得Ti3SiC2,所述Ti3SiC2的厚度控制为0.6~1.0μm;本发明首创的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获得了含Ti3SiC2界面层的SiCf/SiC复合材料,有效降低了沉积温度,避免了纤维的损伤,所得界面层在抗氧化性能方面优于现有技术常用的C、BN等界面层。同时本发明采用非接触式气相渗硅法进行陶瓷化,有效的降低了密度梯度,且可保证100%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Ti3SiC2界面层的SiCf/SiC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SiCf/SiC)是这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备受重视的一类高温结构材料,与其它材料相比,它具有低密度、耐高温、抗腐蚀、高强度、高模量等优点,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应用于超高声速飞行器、航空发动机、核聚变反应堆和高温吸波等众多高精尖领域。
在SiCf/SiC复合材料中,界面层是编织体纤维与基体材料间传递载荷的桥梁,也是制备性能优异的连续SiC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关键因素。在SiCf/SiC复合材料中,理想的界面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作用。(1)保护SiC纤维,抑制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对纤维造成的损伤。(2)调节SiC纤维和SiC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使得SiCf/SiC复合材料断裂过程中纤维拔出、裂纹偏转等能量耗散机制发挥作用,增强复合材料的韧性。
目前最常用的SiCf/SiC复合材料中的界面层为热解碳(Pyrolytic Carbon,PyC)和六方氮化硼(Hexagonal-BN),但是在使用中发现,容易被氧化,进而导致复合材料在辐照和氧化环境下的服役稳定性不足。
近年来,一种以Ti3SiC2为代表的三元过渡金属化合物MAX相受到广泛关注(M:过渡族金属元素;A:主族元素;X为C或者N;n=1~3)。MAX相的晶体结构为六方层状结构,MX片层与A原子层在c轴方向上交替堆叠,其独特的晶体结构赋予了它特殊的化学键特征,从而使得这一类陶瓷材料兼顾了金属材料以及陶瓷材料的优异特性,一方面,具有像金属一样良好的导热/电性能以及在高温下优异的抗热震性能和塑性。另一方面,也集结了陶瓷的高熔点、高硬度等特征。不同于一般碳化物,其可加工性,有利于在工程上大批量应用,这就使得MAX相陶瓷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在复合材料中作为增强增韧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尚无在纤维表面Ti3SiC2界面层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Ti3SiC2界面层的Si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泽睿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泽睿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4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