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多端直流和直流电网的故障自清除MMC拓扑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23957.9 | 申请日: | 2018-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9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 发明(设计)人: | 贾秀芳;李嘉龙;俞永杰;李帅;赵成勇;许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换流器单元 线路单元 拓扑 直流电网 换流站 快速机械开关 正常工作状态 二极管 改进结构 协同控制 影响系统 电容 并联 串联 隔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端直流和直流电网的故障自清除MMC拓扑,属于多端直流、直流电网技术领域;该故障自清除MMC拓扑包含换流器单元和线路单元,其中换流器单元由改进结构的换流站组成;线路单元包括快速机械开关、一组并联的电容和若干串联的二极管。该故障自清除MMC拓扑在正常运行的时候,其换流器单元作为换流站运行,与正常工作状态相同;线路单元由于没有接在线路中,所以也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在故障时通过协同控制换流器单元和线路单元,实现故障的清除与隔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端直流和直流电网的故障自清除MMC拓扑,属于多端直流、直流电网领域。
背景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由于诸多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多端直流输电和直流电网成为了未来的趋势。但是由于直流线路故障的故障电流没有过零点,所以不能像交流输电那样利用过零点灭弧,这给直流断路器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的实现方法分为以下几种:基于叠加振荡电流产生电流过零点,进而实现电流分断,缺点是关断延迟过长,关断电流有限;直流线路增加逆变-整流环节,在逆变后的交流侧用交流断路器切断电流,缺点是关断延迟大,要等到电流过零点才能关断,且损耗大、造价昂贵;用大量的电力电子器件串联,上面并联避雷器,在正常工作时电流流过阻抗较低的支路,起到降低损耗的作用,在关断时先将电流转移到电力电子支路,然后将隔离开关打开,再用电力电子器件进行关断,用避雷器吸收故障能量。缺点是关断电流有限,而且关断时要先将电流转移到电力电子支路,还要等待隔离开关完全打开,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关断延迟。部分不依赖于直流断路器的故障清除策略,如半全混合拓扑等,由于较大的器件数量和运行损耗,很难实现较好的经济性。未来多端直流和直流电网中的直流断路器的开发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研究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场合,且具有良好快速性、经济性的直流故障清除策略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端直流和直流电网的故障自清除MMC拓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高压直流断路器电压等级较低,关断较慢,造价过高的缺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正常运行的时候,换流器单元作为换流站运行,与换流站功能相同,线路单元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直流线路故障发生时,换流器单元通过使并联在桥臂电抗之间的IGBT触发,将换流器的直流电位降至接近零电位;此时线路上的电容电位高于换流器,向换流器侧放电使得电容和换流器之间的故障电流降低,当故障电流降低至零时,线路上的隔离开关便可分断故障线路;电容另一侧的线路储存的能量可以经过二极管续流回路进行耗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势为:
1、关断延迟小,由于机械开关速度较慢,至少需要2ms,传统混合式断路器中的电力电子断流电路并联在机械开关支路上,需要待机械开关完全打开才能闭锁电力电子断流电路,随后还有能量吸收回路的吸能过程;而该断路器的快速机械开关没有并联支路,在故障时,执行辅助断路和电流转移操作之后即可分断快速机械开关,快速机械开关打开之后故障便得到清除,降低了关断延迟。
2、成本低,将当前工程应用的换流站附加一些电路即可改造成换流器单元,正常运行时不影响其作为换流站的功能;每条线路上不再像混合式断路器一样串联大量的全控型器件,节省了造价。
3、运行经济,由于混合式断路器配置的大量串联的全控型器件以及能量吸收回路在线路正常运行时处于闲置状态,而该方案只有能量吸收回路在正常运行时处于闲置状态,运行损耗大大减小;换流器单元在正常时可以作为换流站使用,提高了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端直流和直流电网的故障自清除MMC拓扑结构示意图,包括换流器单元和断路单元,其中,线路单元由快速机械开关、电容、二极管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39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