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一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砂带打磨恒力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23895.1 | 申请日: | 2018-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4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铁;俞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宏升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一维力 传感器 机器人 打磨 恒力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基于一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砂带打磨恒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打磨过程的受力情况,对机器人末端的打磨工件和砂带轮之间的接触力进行受力分析,获取传感器坐标系和砂带轮坐标系之间的力映射关系;通过打磨法向力和切向力的关系,建立并简化接触力与传感器坐标系上的力映射关系;
S2、通过打磨形变和打磨深度的关系,建立基于变形的机器人砂带轮打磨动力学模型;
S3、设计自适应滑模迭代控制算法,并根据机器人砂带轮打磨动力学模型,建立相应的力控制模型;
S4、根据接触力与传感器坐标系上的力映射关系和相应的力控制模型,设计相应的自适应滑模迭代恒力控制器;
S5、通过一维力传感器接收的力,应用接触力与传感器坐标系上的力映射关系,计算出法向打磨力并进行反馈,将反馈的接触力输入到相应的自适应滑模迭代恒力控制器,从而得到一个法向的偏移量,并将法向的偏移量传输到控制模块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砂带打磨恒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
T1、根据打磨时的模型,建立坐标系之间的位姿关系:力传感器坐标系,砂带轮坐标系;其中力传感器坐标系原点为传感器的几何中心,力传感器坐标系X轴方向为传感器轴线方向,力传感器坐标系Y轴方向为传感器的径向方向,力传感器坐标系Z轴方向根据坐标系的右手法则确定;砂带轮坐标系的原点位于砂带轮中心沿径向方向的砂带表面上,砂带轮坐标系X轴方向为砂带轮径向方向,砂带轮坐标系Y轴方向为砂带轮轴向方向,砂带轮坐标系Z轴方向根据坐标系的右手法则确定,且打磨时两个坐标系的Z轴平行;
T2、对打磨过程中的力进行分析,设Ft和Fn分别为砂带轮坐标系上的打磨切向力和法向力,F′t和F′n表示将Ft和Fn转移到力传感器坐标系上的力,Fx和Fy分别表示一维力传感器上X轴和Y轴的力,则有:
通过上式,求出砂带轮坐标系上的打磨法向力和切向力:
其中,θ为两个坐标系的Y轴之间夹角;
T3、建立砂带轮坐标系上打磨法向力和切向力的关系:
Fn=ηFt,
其中,η为砂带轮坐标系上打磨法向力和切向力比值;
T4、根据步骤T2和步骤T3,得到一维力传感器X轴的力Fx和砂带轮坐标系上打磨法向力Fn之间关系:
Fx=Fn(cosθ-sinθ/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力传感器的机器人砂带打磨恒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
U1、建立磨削力动力学模型:
其中,fp(t)为法向磨削力,m为系统惯性矩阵在打磨力法向方向上的分量,c为系统阻尼矩阵在打磨力法向方向上的分量,k为磨削过程刚度在打磨力法向方向上的分量,x(t)为刀具垂直于工件表面的位置,即打磨深度;分别为x(t)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
U2、分析打磨过程中机器人末端受力情况,建立机器人末端受力模型:
f(t)=fp(t)+fs(t),
其中,fs(t)为打磨过程中机器人的变形力;
U3、研究打磨法向力与打磨深度的关系,建立打磨变形量与变形力的关系:
δx(t)=x*(t)-x(t),
fs(t)=ksδx(t),
其中,δx(t)为刀具垂直于工件表面的打磨变形量,x*(t)为规划的打磨深度,ks为机器人打磨系统的静态刚度;
U4、根据步骤U1、步骤U2、步骤U3的关系式,得到基于变形的机器人砂带打磨动力学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38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