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430不锈钢丝束电极检测蔬菜联苯菊酯残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2782.X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2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钟子萱;李育霖;钟庆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大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3 | 代理人: | 皮维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430 不锈钢 丝束 电极 检测 蔬菜 联苯 残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430不锈钢丝束电极检测蔬菜农药残留的方法,包括如下过程:制作430不锈钢丝束电极;蔬菜汁测试体系的制备:将市面上的青菜作为测试蔬菜,先澄清蔬菜汁液体;再加入无水乙醇;再将定量联苯菊酯加入到制备好的蔬菜汁中,制备成不同浓度的含农药蔬菜汁,作为待测试的电化学测量体系;电化学测试:通过电位电流的逐点扫描,得到不同浓度农药蔬菜汁的电位电流变化,并进行不同浓度蔬菜汁之间的电位电流对比、总结,得知农药的大概浓度范围。本发明利用430不锈钢丝束电极作为电化学测试媒介,可以简单方便地得到农药残留结果,从而防止高残毒的蔬菜、水果进入居民餐桌,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可靠、基层单位易掌握的检测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利用430不锈钢丝束电极检测蔬菜农药残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国家之一,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农药在保证和促进农林牧业发展,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要方面所发挥的显著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绝大多数农药,尤其是化学农药及其代谢产物和杂质存在着对人、畜、有益生物的毒害和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如果使用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发生药害,污染农产品及环境,还会发生中毒事故,危及人畜健康安全。
传统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气谱、液谱、薄层法等)需要昂贵的设备、较长的样品处理和测定时间,不仅费用高,而且不宜被基层单位工作人员掌握和实施,往往等分析结果出来,果菜不是被食用,就是失去商品价值。为防止高残毒的蔬菜、水果进入居民餐桌,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简便、安全、可靠、基层单位易掌握的检测技术。本发明采用一种新型的测量方法:利用丝束电极的电化学测试,可比对有无农药残留结果,从而简单方便地得到农药残留结果。
丝束电极,又称阵列电极,是由一系列规则排列的金属丝截面组成的复合电极。严格说,丝束电极只是一种工具。和传统的单一电极相比,丝束电极提供电极表面相邻各点的电化学参数的变化,它们既包含单一电极提供的平均信号,也能给出单一电极无法提供的表面分布、差异大小等一系列重要信息。这种丝束电极由许多根金属丝封装在环氧树脂中组成,每根金属丝之间被环氧树脂绝缘、构成一个小传感器。其新意在于用许多根金属丝组合来模拟一个整体的大面积金属,同时每根丝可以相互分离,由于单根丝的表面积远远小于整个丝束电极的总的工作面积,且其本身几何尺寸也是很微小的(通常其直径不会大于几个毫米),可以认为在单根丝的表面发生的电化学过程是均匀的。这样就可以利用研究均匀过程的传统的电化学测量技术和理论来研究单根丝的电化学过程。在研究金属腐蚀的不均匀性时,将丝束电极置于腐蚀环境中,将单根金属丝与其他金属丝断开,在不受其他金属丝腐蚀干扰的情况下能随时测定金属自腐蚀电位、电化学阻抗谱等,获得大面积金属表面各个不同位置的腐蚀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430不锈钢丝束电极作为电化学测试媒介,通过蔬菜汁加上不同浓度的农药(联苯菊酯)作为测试体系,得到蔬菜汁加不同ppm浓度农药的电化学测试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不同浓度ppm的农药与蔬菜汁混合会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测试结果,从而可以得到一种利用电化学测试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430不锈钢丝束电极检测蔬菜联苯菊酯残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1)丝束电极的制作:将φ1mm 的430不锈钢钢丝用金相砂纸逐级打磨并清洗后,排列成网状固定在模具中,钢丝间距为1mm,并用环氧树脂固封;丝束电极的工作端面用金相砂纸逐级打磨,并用无水乙醇和丙酮清洗;将导线焊接在电极上端未封固在树脂内的钢丝上,再用丙酮清洗焊接点后,用环氧树脂涂覆于电极上端的裸露钢丝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27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