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测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21107.5 | 申请日: | 201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3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陶高梁;匡航;庄心善;胡其志;肖衡林;马强;李丽华;朱志政;万娟;李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张继巍 |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饱和 相对 渗透 系数 方法 | ||
1.一种预测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方法为:
1)通过试验测得在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不同基质吸力下土样的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kr实测数据,进而得到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kr与基质吸力Ψ的关系图;根据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分形模型Ⅱ,拟合得到变形前的指数λ0和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的进气值Ψa0,土样变形前后分维数D不变,根据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分形模型Ⅱ中指数λ是与分维数D线性相关的系数,则变形后的指数λ=变形前的指数λ0;
其中,分形模型Ⅱ为Kr(Ψ)为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指数λ是与分维数D线性相关的系数,Ψa为变形后的进气值,Ψ为基质吸力;
2)由步骤1)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的Kr-Ψ关系图中得出,在小于进气值Ψ的低吸力阶段,Kr-Ψ曲线为一重合的水平线,在大于进气值的高吸力阶段,Kr-Ψ曲线为一组平行的直线;通过进气值预测公式Ⅲ计算得到变形后进气值Ψa,结合步骤1)中变形后的指数λ=变形前的指数λ0,在Kr-Ψ关系图中,对于小于进气值Ψ的低吸力阶段,Kr-Ψ曲线为一重合的水平线;对于大于进气值Ψ的高吸力阶段,对原有的Kr-Ψ直线朝右方向作平行直线,以此来预测任意变形条件下的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kr;
其中,进气值预测公式Ⅲ为Ψa0为步骤1)中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的进气值,e1为变形后的孔隙比,D为分维数,且D在变形过程中为定值;
所述步骤1)中,根据已有的三种渗透系数模型和SWCC分形模型推导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分形模型具体推导过程为:
三种渗透系数模型和SWCC分形模型为:
TaoKong模型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
其中,公式(1)中,ψ为基质吸力、θr表示残余体积含水率、θs表示饱和体积含水率、θ表示体积含水率;
Mualem模型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
其中,公式(2)中,ψ为基质吸力、θr表示残余体积含水率、θs表示饱和体积含水率、θ表示体积含水率、Se为有效饱和度;
Burdine模型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
其中,公式(3)中,ψ为基质吸力、θr表示残余体积含水率、θs表示饱和体积含水率、θ表示体积含水率、Se为有效饱和度;
SWCC分形模型表达式用体积含水量表示如下:
公式(4)中,θ为体积含水率,θs为饱和体积含水率,ψa0为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的进气值,ψ为基质吸力,D为分维数;
采用SWCC分形模型表达式公式(4)中ψ≥ψa0的式子两边同时求导可得
采用公式(5)对公式(1)、公式(2)及公式(3)分别推导得到公式(6)、公式(7)及公式(8):
将TaoKong模型、Mualem模型及Burdine模型的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的分形公式(6)、公式(7)及公式(8)统一为分形模型Ⅱ
分形模型Ⅱ中指数λ是与分维数D线性相关的系数,在TaoKong模型中λ=5-D、在Mualem模型中λ=9.5-2.5D、在Burdine模型中λ=11-3D;Kr(Ψ)为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Ψa为变形后的进气值,Ψ为基质吸力;
所述步骤2)中进气值预测公式Ⅲ的推导过程具体如下:
利用已提出的SWCC分形模型表达式用质量含水量表示如下:
公式(9)中:w表示质量含水量,e为孔隙比,Gs表示土粒相对密度,Ψ表示基质吸力,Ψa表示进气值,D为分维数;
在将变形前的土-水特征曲线转换为质量含水量的形式下,高吸力阶段Ψ≥Ψa变形后的土-水特征曲线几乎与变形前重合,当变形后孔隙比变为e1时,于是作水平线w=e1/Gs,与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时的土-水特征曲线的交点横坐标便可近似认为是变形后孔隙比e1时的进气值Ψa1,在公式(9)的基础之上计算得到公式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测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通过试验测得在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不同基质吸力下土样的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kr实测数据具体过程为:通过变水头法测得在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不同基质吸力下土样的饱和渗透系数ks实测数据,利用瞬态剖面法或稳态试验法测得在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不同基质吸力下土样的非饱和渗透系数k实测数据,通过公式Ⅰ计算得到在变形前初始孔隙比e0、不同基质吸力下土样的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kr实测数据;
kr=k/ks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110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