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估直流换相失败和再启动对近区柔直换流站电压影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9621.5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7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刘福锁;吴雪莲;陈涛;侯玉强;李威;李兆伟;蒋望;方辉;罗峰;朱玲;胡阳;张倩;雷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估 直流 失败 启动 近区柔直 换流 电压 影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直流换相失败和再启动对近区柔直换流站电压影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计算直流换流站交流节点无功‑电压灵敏度;(2)根据常规直流与柔直之间的阻抗参数,计算ΔUj与ΔUi之间的关系;(3)计算常规直流换相失败对近区柔直换流站电压的影响;计算常规直流再启动对近区柔直换流站电压的影响。本发明充分计及不同类型换流站之间的交互影响,量化评估常规直流换相失败和再启动对柔直系统的影响,以为含多种不同类型换流站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估直流换相失败和再启动对近区柔直换流站电压影响的方法,属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直流密集投运及未来微网等发展,以电力电子变换为基础的可控装备以其在电能变换方面的灵活性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水平不断提高,深刻改变系统动态行为,给电网安全稳定提出新挑战。
基于半控型器件自换相(LCC-HVDC)高压直流输电已在我国电网获得了广泛应用。基于全控型器件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因其不存在换相失败,有功和无功功率解耦控制,潮流翻转控制灵活,阻尼性能好,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将陆续建成投产鲁西背靠背、渝鄂背靠背、张北柔直组网等多项大容量VSC-HVDC工程。LCC-HVDC和VSC-HVDC将为我国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大规模新能源消纳提供有效支撑。
当两种不同类型换流站距离较近时,可能产生较明显的交互作用,系统特性将发生新的变化。如常规直流在换相失败和再启动过程中,与交流系统存在较大的无功交换,将直接影响到近区交流站点及柔性直流换流站的电压变化,如何评估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将成为多类型换流站密集接入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重要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多种不同类型换流站密集接入电网的情形,提供一种评估直流换相失败和再启动对近区柔直换流站电压影响的方法,本发明充分计及不同类型换流站之间的交互影响,量化评估常规直流换相失败和再启动对柔直系统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评估直流换相失败和再启动对近区柔直换流站电压影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计算直流换流站交流节点无功-电压灵敏度;
(2)根据常规直流与柔直之间的阻抗参数,计算柔直换流站母线电压变化ΔUj与常规直流换流站母线电压变化ΔUi之间的关系;
(3)计算常规直流换相失败对近区柔直换流站电压的影响;计算常规直流再启动对近区柔直换流站电压的影响。
步骤(1)中,所述直流换流站交流节点无功-电压灵敏度的计算方法如下:在直流换流站投入ΔQ的无功补偿,直流换流站电压上升量为ΔU,则直流换流站交流节点无功-电压灵敏度K根据式(1)计算:
步骤(2)中,常规直流换流站节点记为i,柔直换流站节点记为j,常规直流与柔直换流站节点的自阻抗为Zij,常规直流节点自阻抗为Zii。
根据换相失败对直流换流站电压的影响ΔUi估算换相失败对柔直换流站电压的影响ΔUj,计算方法如式(2):
步骤(3)中,所述常规直流换相失败对近区柔直换流站电压的影响的计算方法如下:
监测直流换相失败过程中,常规直流与交流系统的动态无功交换记为Δ QCF,根据式(1)计算直流换相失败对直流自身换流站电压的影响ΔUCFi,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9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