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输送防过载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9341.4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3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付振;任培龙;史学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学香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G01G19/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5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过载保护装置 横板 壳体 底板 混凝土输送 壳体顶部 智能检测 蜂鸣器 警示灯 继电器 信号放大器 信号转换器 压力传感器 中央处理器 凹槽内腔 控制面板 生命安全 传感器 控制箱 有压力 按键 套管 过载 内腔 竖杆 显示器 电源 检测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输送防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警示灯,壳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蜂鸣器。本发明通过壳体、横板、凹槽、压力传感器、警示灯、蜂鸣器、套管、竖杆、控制面板、显示器、按键、电源、控制箱、信号转换器、信号放大器、继电器和中央处理器的进行配合,实现了智能检测是否过载的目的,提高了防过载保护装置的检测精度,有效保护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满足市场的需求,解决了以往防过载保护装置不具有智能检测结构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输送防过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保护装置是用来保护事物免受损伤的一种装置,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防过载保护装置属于保护装置的一种,但传统的防过载保护装置大多不具有智能检测结构,检测精度不高,不能准确的提醒使用者输送装置是否过载,严重威胁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种混凝土输送防过载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防过载保护装置,具备智能检测是否过载的优点,解决了以往防过载保护装置不具有智能检测结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输送防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警示灯,所述壳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蜂鸣器,所述底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腔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部通过阻尼器活动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正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器和按键,所述底板的右侧且位于套管的背部固定连接有电源,所述电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箱;
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按键的输出端均单向电连接有信号转换器,所述信号转换器的输出端单向电连接有信号放大器,所述电源的输出端单向电连接有继电器,所述信号放大器和继电器的输出端均单向电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警示灯、蜂鸣器和显示器的输入端单向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转换器、信号放大器、继电器和中央处理器均位于控制箱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相对的一侧与横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横槽,所述横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滑套的一端与横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套的顶部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滑套的一端通过转杆与支撑板的底部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底板、壳体、横板、凹槽、压力传感器、警示灯、蜂鸣器、套管、竖杆、控制面板、显示器、按键、电源、控制箱、信号转换器、信号放大器、继电器和中央处理器的进行配合,实现了智能检测是否过载的目的,提高了防过载保护装置的检测精度,有效保护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满足市场的需求,解决了以往防过载保护装置不具有智能检测结构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学香,未经史学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9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