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在役油气管道外壁小试样的电火花切割取样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17987.9 | 申请日: | 201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2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宋明;杜传胜;曹宇光;王炳英;吴琼;王文慧;邓雪君;李旭阳;蒋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B23H7/02 | 分类号: | B23H7/02;B23H11/00;B23Q11/10 |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郭雪丽 |
| 地址: | 257045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气 管道 外壁 试样 电火花 切割 取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役油气管道外壁小试样的电火花切割取样器,所述电火花切割取样器包括弧形导轨、弧度调节片、插销、紧固链条、滑动块、切削液储槽、电极固定支座和石墨细杆电极,两片弧度调节片对称设于弧形导轨的左右两端,通过插销与弧形导轨两端相连接;紧固链条与弧度调节片远离弧形导轨一端的两个小孔相连;滑动块与弧形导轨相连接;电极固定支座与滑动块的上部连接;电极固定支座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小孔,石墨细杆电极通过小孔与电极固定支座相连接;切削液储槽与石墨细杆电极位于弧形导轨的同侧,与弧形导轨紧邻。本发明的取样器可以在不同直径管道上具体位置精确取得近乎无损的少量材料,用于进一步制备小冲杆试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役油气管道外壁小试样的电火花切割取样器。
背景技术
应用于小冲杆试验方法的试样通常为直径约10mm,厚度0.5mm左右的薄圆片,相较于传统力学试验标准件,小冲杆试验所需实验材料少,对被检测的设备伤害也较微小,但是却能够得到材料的多种力学性能,例如屈服极限、抗拉极限与断裂韧性等。由于小冲杆试验具备对检验设备近乎无损的特性,近年来该试验方法逐步扩展应用到多种工业领域,尤其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油气管道以及储运设备的力学性能劣化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常见的常温常压设备——西气东输管道和输油管道等,需要定期检测材料性能的劣化程度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结构完整性,如何在伤害最小的前提下,在待检测设备上取得材料用于制备小冲杆试样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役油气管道外壁小试样的电火花切割取样器,采用本发明的取样器,可以在不同直径管道上具体位置精确取得近乎无损的少量材料。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在役油气管道外壁小试样的电火花切割取样器,所述电火花切割取样器包括弧形导轨、弧度调节片、插销、紧固链条、滑动块、切削液储槽、电极固定支座和石墨细杆电极,两片所述弧度调节片对称设于弧形导轨的左右两端,通过插销与弧形导轨两端相连接;所述紧固链条与弧度调节片远离弧形导轨一端的两个小孔相连;所述滑动块与弧形导轨相连接;所述电极固定支座与滑动块的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极固定支座远离滑动块的一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小孔,石墨细杆电极通过小孔与电极固定支座相连接;切削液储槽与石墨细杆电极位于弧形导轨的同侧,与弧形导轨紧邻。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弧形导轨的内半径为508mm,外半径为568mm,弧度为60度,宽度为200mm,两端为直径为60mm的半圆形,在两端半圆形的圆心处各有一直径为25mm,深度为200mm的圆孔;弧形导轨前侧中心位置设有一贯穿前后侧的弧形键槽形状通孔,所述弧形键槽形状通孔的内半径为528mm,外半径为548mm,左右两侧半圆形弧的直径为20mm,两个半圆形弧圆心水平距离为460mm;弧形导轨前侧标有刻度,便于确定滑动块位置。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弧度调节片由前后两片弧形挡板和中间的连接杆组成,所述弧形挡板内半径为508mm,外半径为568mm,弧度为30度,厚度为20mm,弧形挡板左右两端为直径为60mm的半圆形,半圆形圆心处有一直径为25mm的圆孔;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60mm,厚度为200mm,左右两端均设有直径为60mm的弧形凹陷,且右侧弧形凹陷的圆心与弧形挡板右侧半圆形的圆心重合;连接杆四条棱上均设有半径为10mm的倒角。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滑动块由上滑动片和下滑动片组成,所述上滑动片与下滑动片通过螺栓连接,滑动块通过将下滑动片固定于弧形键槽形通孔内与弧形导轨相连接;所述下滑动片为弧形片,上滑动片由弧形片和一长方体块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79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