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陶瓷膜的生产配方及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7501.1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4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云;李胜明;梁远争;张庆;李爱珍;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信达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4B35/14;C04B35/63;C04B35/6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230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九水合硝酸铁 二氧化锰 生产原料 生产配方 铝矾土 多孔陶瓷膜 制备工艺 吡咯烷酮 聚醚砜 莫来石 陶瓷膜 氧化硅 氧化铝 催化效果 催化效率 混合溶剂 生产效率 催化剂 添加剂 生产成本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孔陶瓷膜的生产配方及制备工艺,所述生产配方包括以下材料:氧化硅,莫来石,铝矾土,氧化铝,聚醚砜,N‑甲基‑2‑吡咯烷酮,二氧化锰,九水合硝酸铁。氧化硅、莫来石、铝矾土为生产原料;氧化铝、聚醚砜为生产添加剂;N‑甲基‑2‑吡咯烷酮为混合溶剂;二氧化锰、九水合硝酸铁为催化剂。本发明将成本较低的生产原料以及成本较高的生产原料混合,得到了成本适中的生产原料,既能提高陶瓷膜的生产质量,也一定程度了节省生产成本;同时本发明在原料中加入有二氧化锰和九水合硝酸铁,相比较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率一般,九水合硝酸铁的催化效果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陶瓷膜的抗压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膜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多孔陶瓷膜的生产配方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膜又称无机陶瓷膜,是以无机陶瓷材料经特殊工艺制备而形成的非对称膜。陶瓷膜分为管式陶瓷膜和平板陶瓷膜两种。管式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在压力作用下,原料液在膜管内或膜外侧流动,小分子物质透过膜,大分子物质被膜截留,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和环保等目的。
现有技术中有两种原料来制备陶瓷膜,第一种是以莫来石、白云石、铝矾土等成本较低的原料为基础的;第二种是以氧化铝、氢氧化铝、氧化硅等原料为基础的,后者成本较高,制备工艺较为严格,质量好,但是烧结时间也较长,不能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同时,在制备陶瓷过程中,由于烧结时间较长,需要本行业人员继续研究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剂来提高成型效率以及提高陶瓷膜的抗压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陶瓷膜的生产配方及制备工艺,本发明将成本较低的生产原料以及成本较高的生产原料混合,得到了成本适中的生产原料,既能提高陶瓷膜的生产质量,也一定程度了节省生产成本;同时本发明在原料中加入有二氧化锰和九水合硝酸铁,相比较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率一般,九水合硝酸铁的催化效果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陶瓷膜的抗压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孔陶瓷膜的生产配方,所述生产配方包括以下材料:氧化硅,莫来石,铝矾土,氧化铝,聚醚砜,N-甲基-2-吡咯烷酮,二氧化锰,九水合硝酸铁。
其中,氧化硅、莫来石、铝矾土为生产原料;氧化铝、聚醚砜为生产添加剂,有粘合作用;N-甲基-2-吡咯烷酮为混合溶剂;二氧化锰、九水合硝酸铁为催化剂。
所述生产配方按重量份计组成:氧化硅30-45份,莫来石20-30份,铝矾土25-35份,氧化铝3-5份,聚醚砜8-10份,N-甲基-2-吡咯烷酮50-60份,二氧化锰3-5份,九水合硝酸铁3-5份。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配方按重量份计组成:氧化硅30份,莫来石20份,铝矾土25份,氧化铝3份,聚醚砜8份,N-甲基-2-吡咯烷酮50份,二氧化锰 3份。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配方按重量份计组成:莫来石25份,铝矾土30份,氧化铝4份,聚醚砜9份,N-甲基-2-吡咯烷酮55份,二氧化锰4份。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配方按重量份计组成:氧化硅45份,莫来石30份,铝矾土35份,氧化铝5份,聚醚砜10份,N-甲基-2-吡咯烷酮60份,二氧化锰5份。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配方按重量份计组成:氧化硅45份,莫来石30份,铝矾土35份,氧化铝5份,聚醚砜10份,N-甲基-2-吡咯烷酮60份,二氧化锰5份,九水合硝酸铁5份。
一种多孔陶瓷膜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莫来石,铝矾土加入研磨罐中,待充分混合后将混合物研磨,研磨 3-5小时直至混合物的目数为500-600目,取出备用;
二、将氧化硅加入研磨罐中,研磨6-8小时直至硅粉的目数为800-1000目,然后将硅粉加入步骤一得到的混合物中,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信达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信达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7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