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7359.0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2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应汉杰;刘桂文;陈勇;朱杰;赵南;刘庆国;邹亚男;郭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氧池 好氧池 市政污水处理 初沉池 储水池 短程硝化 污水回流 二沉池 反硝化 格栅 控制工艺条件 污泥回流系统 短程硝化池 基建成本 排泥系统 剩余污泥 市政废水 污泥回流 依次连通 投料口 硝化池 悬浮物 动能 排出 去除 污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水池、初沉池、兼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储水池和初沉池之间设有格栅,从储水池出来的市政废水经过格栅初步去除悬浮物;所述初沉池和兼氧池之间设有投料口;所述好氧池与兼氧池之间设有污水回流系统,好氧池内一部分污水经污水回流系统回流至兼氧池;所述二沉池与兼氧池设有之间污泥回流系统,将部分污泥回流至兼氧池,剩余污泥通过排泥系统排出。本发明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将硝化池‑好氧池简化为短程硝化池,所需动能大幅降低;因此,相比于一般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本工艺基建成本降低明显,且处理能力更强,效果更佳,工艺高效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污水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日用水量急剧增加,全国的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长。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峻,导致城市雨水资源短缺,这不仅制约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且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威胁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健康。市政污水主要包括部分工业污水、医院污水及生活污水等等。市政污水中大多含有有机污染物,且氨氮含量较高,直接排放到会导致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破坏水中生态系统等问题。
根据调查,我国现存在的市政污水处理厂,使用技术仍是多年前的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低下,占地面积广,面对急剧增加的市政污水,许多处理厂都是超负荷运行,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引起恶性循环。
利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进行市政污水生物处理,是对好氧处理工艺的趋势,开辟了好氧生物处理的一个新领域。这将极大提高污水厂的处理能力,且基建面积大幅度降低,动力成本下降,能够从容应付日益增长的市政污水排放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处理市政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市政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储水池、初沉池、兼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所述储水池和初沉池之间设有格栅,从储水池出来的市政废水经过格栅初步去除悬浮物;所述初沉池和兼氧池之间设有投料口;所述好氧池与兼氧池之间设有污水回流系统,好氧池内一部分污水经污水回流系统回流至兼氧池;所述二沉池与兼氧池设有之间污泥回流系统,将部分污泥回流至兼氧池,剩余污泥通过排泥系统排出。
优选地,所述兼氧池内设有潜水推进器和潜水搅拌器,潜水推进器转速60~100rpm,潜水搅拌器转速800~1000rpm。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池底部设有曝气盘,池中投加有MBBR生物填料,填充率为30%-60%,优选50%。
兼氧池和好氧池的溢流口和回流泵都设有304不锈钢网,孔径<2cm,防止生物填料流失。
优选地,兼氧池和好氧池内设有工业在线溶氧仪和工业在线pH控制器;工业在线溶氧仪溶解氧饱和度范围为0~200%,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20ppm,工业在线pH控制器控制池中pH为7~8;兼氧池和好氧池的池壁包有不锈钢304薄片,厚度为2mm左右。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系统处理市政污水的方法:
市政废水通过储水池进行收集储存,经过格栅初步去除悬浮物后进入初沉池;
初沉池出来的废水和部分回流的经二沉池沉淀的污泥一起进入兼氧池处理,同时好氧池通过污水回流系统回流部分亚硝化液进入兼氧池,并在兼氧池释磷,控制pH和HRT,进行反硝化脱氮,同时去除有机物;
经过兼氧池脱氮释磷后的废水溢流到好氧池后,进一步去除COD并进行生物除磷,同时经将剩余氨氮氧化成亚硝化液,一部分排出进入二沉池,一部分水经污水回流系统回流至兼氧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高新工大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7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两级式自养脱氮工艺的优化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微生物生态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