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集成光纤陀螺光学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17156.1 | 申请日: | 2018-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9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霄;孙文宝;付振东;康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集成 光纤 陀螺 光学 芯片 | ||
1.一种混合集成光纤陀螺光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集成光纤陀螺光学芯片(100)包括:基底(1)、光源(2)、硅基3dB耦合器(3)、铌酸锂Y分支相位调制器(4)及光电探测器(5);
所述光源(2)、硅基3dB耦合器(3)、铌酸锂Y分支相位调制器(4)以及光电探测器(5)混合集成在基底(1)上;
所述铌酸锂Y分支相位调制器(4)为铌酸锂基质子交换型波导;
所述硅基3dB耦合器(3)基于硅基二氧化硅光波导制作技术,衬底材料为硅,波导包层材料为二氧化硅,波导芯层材料为掺锗的二氧化硅;
所述硅基3dB耦合器(3)包括相互连通的一个Y分支波导(3-3)、第一90°圆弧波导(3-4)、第二90°圆弧波导(3-5)、锥形波导(3-1)、第一直波导(3-2)和第二直波导(3-6),Y分支波导(3-3)的一个分支与锥形波导(3-1)的窄端相连,锥形波导(3-1)的宽端作为光学芯片的光输入端口,所述光源(2)正对光输入端口,Y分支波导(3-3)的另一个分支与第一直波导(3-2)相连作为光学芯片的信号输出端口,光电探测器(5)的光敏面正对信号输出端口;Y分支波导(3-3)的基波导连接两个反向连接的第一90°圆弧波导(3-4)和第二90°圆弧波导(3-5),第二90°圆弧波导(3-5)另一端连接第二直波导(3-6)的一端,第二直波导(3-6)的另一端面作为光传输端口,与铌酸锂Y分支相位调制器(4)的基波导端面通过波导耦合工艺拼接固定;铌酸锂Y分支相位调制器(4)的两个分支端分别为第一尾纤耦合端口(6)和第二尾纤端口(7),每个分支的两侧均设有金属调制电极(8);
所述硅基3dB耦合器(3)的第一直波导端面1和所述的铌酸锂Y分支相位调制器(4)基波导端面选择紫外胶进行拼接固定;
所述光源(2)由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芯片(9)和SLD载体(10)组成,其中SLD芯片(9)倒扣在SLD载体(10)之上,SLD载体(10)为SLD芯片(9)提供机械支撑和电学互连;
所述SLD载体(10)为平行四边形,内角γ为6±0.3°,长:2mm,宽:1mm, 高度为3dB耦合器硅衬底的厚度和SiO2包层的厚度之和,误差控制在-3μm以内;所述的SLD载体(10)上制作相应金属图形结构,作为引线焊盘,同时在SLD与3dB耦合器锥形波导(3-1)进行有源对准耦合时,至少能为SLD芯片提供一端电学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集成光纤陀螺光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3dB耦合器(3)中,芯层折射率大于包层折射率,芯层折射率与包层折射率差,选择0.75%~1.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集成光纤陀螺光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3dB耦合器(3)芯片为平行四边形,内角α为75±0.5°,长度为12~20mm,宽度为7~14mm,其中硅衬底的厚度为0.52~1mm,SiO2包层的厚度为10~30μm;SiO2:Ge芯层的横截面为矩形,其长为:3~7μm,宽为3~6.5μm;
所述铌酸锂Y分支相位调制器(4)的衬底厚度为0.5~0.98mm,比硅衬底稍薄,波导芯层横截面为矩形,长4~7μm,宽为3~5μm,铌酸锂Y分支相位调制器(4)为平行四边形,内角β为80±0.5°,长度为1.5~2cm,宽度为2~3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集成光纤陀螺光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采用硅、AlN或其他高导热材料,所述基底为矩形,长度为35~43mm,宽度为10~20mm,厚度为0.52~1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集成光纤陀螺光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90°圆弧波导(3-4)和第二90°圆弧波导(3-5)的曲率半径相同,为2.5~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集成光纤陀螺光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波导(3-1)的宽端波导芯层横截面为矩形,其长为:6~12μm,宽为4~6.5μm,锥形波导长度为:500~1000μ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集成光纤陀螺光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5)由光电二极管芯片(11)和探测器载体(12)组成,其中光电二极管芯片(11)为面入射型InGaAs光电二极管,置于探测器载体(12)之上,通过将载体垂直放置可将光电二极管芯片(11)垂直放置,使光电二极管芯片(11)光敏面正对3dB耦合器第一直波导(3-2)端口,探测器载体(12)同时提供机械支撑、电学互连以及操作便利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71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