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化炉带压点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7098.2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7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斌;韩涛;段星;朱佳琪;傅俊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72 | 分类号: | C10J3/72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张志祥 |
地址: | 0300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化 炉带压 点火 方法 | ||
一种气化炉带压点火方法碎煤加压固态排渣气化炉投料试车时,先通过开车系统中的升压气管线向气化炉内通入升压气体,把系统压力升至点火压力,然后通过气化剂管线向炉内通入升温蒸汽,使气化炉出口温度达到点火温度,然后通过开车系统中的中压空气管线向气化炉内通入中压空气点燃原料煤,产生的粗煤气由粗煤气管线排出,实现气化炉的带压点火。本发明具有缩短点火后系统升压并网时间,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化炉点火方法,尤其是一种碎煤加压固态排渣气化炉的带压点火方法。
背景技术
固定床碎煤加压固态排渣气化技术是煤化工领域主要的气化技术,其可以使用劣质煤气化,加压气化生产能力高,氧耗量低,是目前三类气化方法中氧耗量最低的方法,技术成熟可靠,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
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φ3.8m、3.0MPa的碎煤加压气化技术,其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二甲醚、氨、联产城市煤气等项目中成功应用近二百套气化炉装置。近几年我公司开始进行直径5m、6.0MPa碎煤加压气化炉的技术开发,直径5m碎煤加压气化炉比直径3.8m气化炉,在相同的气化强度下,气化能力增加了73%,原料煤除强黏结性煤外,还可以适用于所有煤种,对于大规模气化,可以大幅减少气化炉台数,减少投资,减少气化装置占地面积,减少气化炉维护和操作人员。
目前运行的3.0MPa、4.0MPa碎煤加压气化均采用低压点火,点火后需将气化系统升压至粗煤气管网压力粗煤气才可以并入管网外送,而升压过程产生的粗煤气目前都是排放至火炬系统燃烧处理。采用低压点火,升压过程时间较长,一般升压过程需要4~5小时,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另一方面随着碎煤加压气化技术由3.0MPa提至4.0MPa再到6.0MPa,蒸汽压力也在不断提高,在进行6.0MPa碎煤加压气化试验时发现使用传统的低压点火技术,升温蒸汽由于节流效应,温降太大,节流后蒸汽温度已不能把系统温度升至点火温度,致使6.0MPa碎煤加压气化炉点火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传统的低压点火技术基础上,提供一种气化炉带压点火方法,实现碎煤加压气化炉带压点火,克服高压气化工艺中气化炉点火失败的问题,同时大大缩短点火后系统升压并网时间,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化炉带压点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碎煤加压固态排渣气化炉投料试车时,先通过开车系统中的升压气管线向气化炉内通入升压气体,把系统压力升至点火压力,然后通过气化剂管线向炉内通入升温蒸汽,使气化炉出口温度达到点火温度,然后通过开车系统中的中压空气管线向气化炉内通入中压空气点燃原料煤,产生的粗煤气由粗煤气管线排出,实现气化炉的带压点火。
所述开车系统包括气化炉、气化剂管线、升压气管线、中压空气管线、粗煤气管线及设定的开车程序组成。
所述设定的开车程序如下:
(1)升压时,关闭中压空气切断阀和气化剂管线切断阀,打开升压气切断阀,通过流量调节阀控制升压气按一定流量通入气化炉系统,通过不断调整粗煤气管线上压力调节阀设定值,控制气化炉系统按0.05-0.2MPa/min升压速率升压,直至气化炉系统到达点火压力;
(2)气化炉系统到达点火压力,关闭中压空气切断阀和升压气切断阀,把粗煤气压力调节阀设定值设定为点火压力值,保持系统压力。打开气化剂管线切断阀,通过气化剂管线向炉内通入升温蒸汽,蒸汽升温2.5-3.5h,且气化炉出口温度达到点火温度,系统具备点火条件;
(3)点火时,当气化炉出口温度达到点火温度,关闭升压气切断阀和气化剂管线切断阀,保持粗煤气压力调节阀设定值为点火压力,保持系统压力,打开中压空气切断阀,通过流量调节阀控制中压空气点火流量,完成气化炉点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鼎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赛鼎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70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