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厚度PE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13566.9 | 申请日: | 201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18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涂宗铃;陈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艾美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32;B32B27/30;B32B7/02;B32B27/20;B32B33/00;B29D7/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谭慧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度 pe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超低厚度PE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超低厚度PE薄膜由外层、中层和内层组成;所述中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聚丙烯;所述改性聚丙烯选自EVOH改性聚丙烯、尼龙改性聚丙烯、PVDC改性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薄膜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超低厚度PE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塑料薄膜制品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而薄膜产品主要又是以HDPE材质和LDPE材质为主。PE膜是最常用的高分子薄膜,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大多数产品属于一次性使用性质,即用即丢,随意的被抛弃。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控制材料成本,包装薄膜逐渐向轻量化、减量化方向转变。目前市场上用于气垫缓冲方面(气垫薄膜主要结构为通过利用薄膜的阻隔性能将气体封锁在上下两片薄膜间,形成气垫结,可缓冲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颠簸、撞击,有效的保护被包装物)的薄膜材料一般厚度在15μm以上,这种厚度的薄膜除了会提高产品的制备成本和能源的浪费,还会加大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为了使薄膜具有气体阻隔性,现有技术中会在薄膜制备原料中引入PA、EVOH等阻隔性成分,而上述组分的加入往往会由于原料之间的相容性等问题,使所得薄膜的加工不顺利,尤其在制备低厚度薄膜过程中出现经常断膜等问题,使制备效率严重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导致薄膜的强度、阻隔性能等理化性能下降,影响其应用。我司通过对材料配方的调整,配合使用国外进口吹塑模头工艺,可使用吹塑方式生产≤12μm的HDPE包装气垫薄膜。改善加工工艺的同时薄膜具有优异的气体阻隔和理化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低厚度PE薄膜,所述超低厚度PE薄膜由外层、中层和内层组成;所述中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聚丙烯;所述改性聚丙烯选自EVOH改性聚丙烯、尼龙改性聚丙烯、PVDC改性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改性聚丙烯为EVOH改性聚丙烯;所述EVOH改性聚丙烯中EVOH含量不低于20wt%。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EVOH中乙烯含量为32~50wt%。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层的制备原料包括改性超低密度LLDPE;所述改性超低密度LLDPE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LLDPE,其中马来酸酐含量为3~8wt%。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改性超低密度LLDPE的密度不高于0.90g/cm3;所述改性超低密度LLDPE的熔融指数不低于1.2g/10min。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层的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高密度聚乙烯70~90、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30、开口剂3~5、PPA流变剂1~2。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密度聚乙烯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0.01~0.08g/10min。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在190℃,2.16kg载荷条件下的熔融指数为0.1~0.5g/10min。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超低厚度PE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对所述改性超低密度LLDPE进行前处理之后,依照配方比例将各组分原料搅拌混合;
S02:将所得的混合料按照每一层的重量比例,由螺杆挤出机熔融并低压模头挤出吹塑成筒膜;
S03:对所得的筒膜进行后处理得到所述超低厚度PE薄膜。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如上所述的超低厚度PE薄膜的应用,应用于缓冲气垫领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艾美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艾美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35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