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振动辅助支撑装置的多轴向气路转换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12976.1 | 申请日: | 201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0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肇喜;蒋刚;周星光;梁山;翟师慧;高海慧;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F17D1/02;F17D3/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许丽 | 
| 地址: | 2016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辅助 支撑 装置 轴向 转换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振动辅助支撑装置的多轴向气路转换系统及方法,气路转换系统包括与气泵相连的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第一气路分别连接至振动台气囊和垂直气囊组,用于控制振动台气囊和垂直气囊组之间的气路流动;第二气路分别连接至水平气囊组和垂直气囊组,用于控制水平气囊组和垂直气囊组之间的气路流动;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通过调节振动台气囊、垂直气囊组和水平气囊组之间的气压平衡,使振动台台面高度处于中心位置。本发明能够便捷、有效地实现振动台气囊、垂直向辅助支撑气囊、水平向辅助支撑气囊之间的任意切换,满足多种复杂状态的大载重、高承压产品在多个轴向振动试验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振动辅助支撑装置的多轴 向气路转换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开展大载重、高承压产品的多个轴向的振动试验时,因振动台自身 以及标配水平滑台的承载能力、抗倾覆力矩受限,通常无法正常开展试验, 需要额外设计承载力大、抗倾覆力矩与扭转力矩强的专用的气囊式垂直向 以及水平向支撑装置。
为了实现所设计的多个轴向自平衡装置的“自平衡”功能,将多个轴 向的自平衡气囊直接替代振动台内部气囊,需要生成更大的承载力与抗倾 覆力矩,这对振动台的供气系统的走向与气路连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 此,需要设计一套气路转换方案,以满足振动辅助支撑装置的多轴向切换 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振动辅助支撑装置的多轴 向气路转换系统及方法,实现了振动台内部气囊和多个轴向的自平衡气囊 的任意切换,从而确保试验过程中振动台台面高度始终维持中心位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辅助支撑装置的多轴向气路转换系统,所述的气 路转换系统包括与气泵相连的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
第一气路分别连接至振动台气囊和垂直气囊组,用于控制振动台气囊 和垂直气囊组之间的气路流动;
第二气路分别连接至水平气囊组和垂直气囊组,用于控制水平气囊组 和垂直气囊组之间的气路流动;
所述的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通过调节振动台气囊、垂直气囊组和水平 气囊组之间的气压平衡,使振动台台面高度处于中心位置。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气路包括第一气源接口、自动对中装置和垂直向 控制开关,从所述气泵流出的气体依次经第一气源接口、自动对中装置和 垂直向控制开关后,流入振动台气囊或垂直气囊组中。
具体地,所述的垂直向控制开关在向振动台气囊通气、向垂直气囊组 通气和封闭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所述的自动对中装置连接振动台内的位置传感器。
具体地,所述的第二气路包括第二气源接口、减压阀和水平向控制开 关,从所述气泵流出的气体依次经第二气源接口、减压阀和水平向控制开 关后,流入水平气囊组或垂直气囊组中。
具体地,在所述水平向控制开关连接至所述垂直气囊组的气路上设有 单向阀。
具体地,水平向控制开关在向水平气囊组通气、向垂直气囊组通气和 封闭状态之间切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振动辅助支撑装置的多轴向气路转换方法,所述的 气路转换方法具体包括:
A.将第一气源接口、自动对中装置和垂直向控制开关依次相连形成第 一气路,使从气泵流出的气体通过第一气路控制振动辅助支撑装置的垂直 向气路流动;
B.将第二气源接口、减压阀和水平向控制开关,依次相连形成第二气 路,使从气泵流出的气体通过第二气路控制振动辅助支撑装置的水平向气 路流动;
C.通过调节振动辅助支撑装置的垂直向气路流动和水平向气路流动, 使振动台台面高度处于中心位置。
具体地,所述的步骤A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2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