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座式单轨的立体构造变轨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12569.0 | 申请日: | 201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7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垄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1F7/00 | 分类号: | B61F7/00;B61F9/00;B61F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11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座式单轨 变轨装置 立体构造 正线轨道 轨道梁 延伸部 侧线 导轨 轨道车 变轨机构 倾斜向上 施工成本 支撑结构 不连续 平行 | ||
1.一种跨座式单轨的立体构造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支撑结构上的一对导轨和用于安装在轨道车下部的车载变轨机构,位于一对导轨之间设置有与地面平行且不连续的正线轨道梁,位于正线轨道梁的下侧设置有侧线轨道梁,所述侧线轨道梁的后端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位于后侧上方的正线轨道梁的前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的立体构造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变轨机构包括走行轮用于接触与正线轨道梁或侧线轨道梁的上侧面的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两侧部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与走行轮共车轴并用于与导轨接触的导轮,转向架上设置有用于导轮轴向收缩的调节机构,转向架下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用于接触与正线轨道梁或侧线轨道梁侧面的稳定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的立体构造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为无摇枕单轴转向架,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嵌套于车轴外侧端的圆筒形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内设置有控制其伸缩的液压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的立体构造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柱,位于钢筋混凝土支撑柱的上端设置有轨道底板,所述正线轨道梁或侧线轨道梁设置于轨道底板上,所述轨道底板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轨道的型钢桁架。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的立体构造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钢轨,导轨的顶面高度为正线轨道梁的顶面高度加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的立体构造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线轨道梁的延伸部作为单行下坡时设置有阻尼器。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的立体构造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线轨道梁延伸部坡度为10%,所述正线轨道梁和侧线轨道梁分别为钢筋混凝土矩形轨道梁。
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跨座式单轨的立体构造变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当轨道车需要通过道岔分流,目标为进入正线时:
1.1)在进入变轨装置前,轨道车利用调节机构使导轮处于伸出状态,使导轮下端与导轨上端面平行,导轮的轮缘外侧与导轨的内侧平行;
1.2)轨道车进入变轨装置,两侧的导轮与导轨接触,并向前运行一段距离,保证导轮都正常接触导轨;
1.3)轨道车改由导轮与导轨作为支撑,随着侧线轨道梁延伸部的坡降,轨道车的走行轮、导向轮与稳定轮抬离侧线轨道梁延伸部,轨道车的导轮与导轨为唯一支撑;
1.4)轨道车驱动导轮继续运行至正线轨道梁末端的起始点,走行轮、导向轮与稳定轮重新接触轨道梁;
1.5)而后轨道车由正线轨道梁支撑,导轨终止,导轮脱离导轨,轨道车驶出变轨装置,导轮状态重置,等待进入下一组变轨装置;
2)当轨道车需要通过道岔分流,目标为进入侧线时:
2.1)在进入变轨装置前,轨道车通过调节机构使位于车体外壁的导轮处于收起状态,使导轮的轮缘外侧与导轨的内侧保持一定距离;
2.2)轨道车进入变轨装置,两侧导轮均不与导轨接触;
2.3)轨道车继续由侧线轨道梁的延伸部作为支撑,随着延伸部的坡降,轨道车的走行轮、导向轮与稳定轮依然贴附着延伸部运行;
2.4)轨道车继续沿延伸部坡降运行,同时关闭动力;走行轮与阻尼器的产生阻力,控制车辆速度;运行至侧线轨道梁不再坡降的侧线终点后,轨道车驶出变轨装置,导轮状态重置,等待进入下一组变轨装置;
3)当轨道车需要通过道岔合流,经由正线进入时,运作方式与步骤1)相同;
4)当轨道车需要通过道岔合流,经由侧线进入时,运作方式与步骤2)的区别在于:单行上坡的侧线轨道的延伸部未布置阻尼器,车辆需要开足动力完成上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25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摩擦瓦的铁路车辆转向架
 - 下一篇:一种碰撞吸能结构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