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存储器命令序列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12290.2 | 申请日: | 201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6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段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苏胜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存储器 命令 序列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构建存储器命令序列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终端。通过当预估长度小于或等于循环队列中剩余存储空间的长度时,依据用户请求在预读缓存中构建第一命令序列,将第一命令序列存储至循环队列中,在命令序列含有多个子命令时,避免了每在循环队列中写入一个子命令就要判断一次是否到达结束地址的情况,降低了CPU的负载,从而提升CPU的运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构建存储器命令序列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CPU读取tail、head,start、end信息,计算出空闲buffer大小,评估是否能够装下当前的命令序列,若可以,tail赋值给临时指针,然后组织第一个子命令,完成之后放置到队列里面,判断下一个位置是否越界,没有的话,移动临时指针到下一位置,否则移到start的位置,继续组织第二个子命令,如此往复,直到整个序列写入完毕。
频繁的判断是否达到命令队列结尾,还有为了组织子命令的运算,会打断CPU的pipeline行为,对于CPU来讲,各个子命令write是孤立行为。命令队列相对于CPU而言,是外部结构,两者之间随着使用的总线不同,CPU访问的速度不一,相对于CPU内部的memory访问效率低。当命令序列的子命令越多,访问命令队列的次数增多,问题越突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建存储器命令序列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构建存储器命令序列的方法,包括:
当所述预估长度小于或等于循环队列中剩余存储空间的长度时,依据所述用户请求在预读缓存中构建第一命令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命令序列包括至少两个子命令,所述预估长度通过用户请求的命令序列获得,所述预估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请求的命令序列的长度,所述第一命令序列与所述用户请求的命令序列匹配;
将所述第一命令序列存储至所述循环队列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构建存储器命令序列的装置,包括:
命令序列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预估长度小于或等于循环队列中剩余存储空间的长度时,依据所述用户请求在预读缓存中构建第一命令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命令序列包括至少两个子命令,所述预估长度通过用户请求的命令序列获得,所述预估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用户请求的命令序列的长度,所述第一命令序列与所述用户请求的命令序列匹配;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命令序列存储至所述循环队列中。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被读取并运行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构建存储器命令序列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存储器、CPU,所述存储器内安装有构建存储器命令序列的装置,所述构建存储器命令序列的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由所述CPU执行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构建存储器命令序列的装置包括:
命令序列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预估长度小于或等于循环队列中剩余存储空间的长度时,依据所述用户请求在预读缓存中构建第一命令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命令序列包括至少两个子命令,所述预估长度通过用户请求获得,所述预估长度大于或等于对应所述用户请求的命令序列的长度,所述第一命令序列与对应所述用户请求的命令序列匹配;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命令序列存储至所述循环队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22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存储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SSD缓存池的管理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