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10410.5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5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小嶋邦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9/02 | 分类号: | B60C9/02;B60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谢顺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 ||
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轮胎刚性局部性地增大并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解决方案:充气轮胎(10)具备第一胎体帘布层(20A)、配置于其外表面侧的第二胎体帘布层(20B)。第一胎体帘布层(20A)及第二胎体帘布层(20B)在卷起部(22A、22B)具备使帘布层帘线(23A、23B)沿着相对于子午线方向(MD)倾斜的方向配置的倾斜区域(Q1、Q2)、以及在倾斜区域(Q1、Q2)的轮胎径向外侧使所述帘布层帘线沿着子午线方向配置的子午线区域(P1、P2),以在侧视下第二帘布层帘线(23B)与第一帘布层帘线(23A)交叉的方式使第二倾斜区域(Q2)与第一倾斜区域(Q1)重叠。第一倾斜区域(Q1)与第一子午线区域(P1)的边界(S1)及第二倾斜区域(Q2)与第二子午线区域(P2)的边界(S2)位于比胎边芯(13)的前端(13A)更靠轮胎径向内侧(Z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有时为了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而沿着胎体帘布层的卷起部设置包含尼龙帘线、钢帘线等帘线的帘线增强层。通过在胎体帘布层的卷起部周围设置帘线增强层进行增强,从而能够分散胎体帘布层的卷起端的应变,但由于帘线增强层的刚性与配置于胎圈部周围的橡胶相比非常高,因此应力应变集中于帘线增强层的端部而容易降低胎圈部的耐久性。
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充气轮胎,其采用胎体帘布层在胎圈部位置为两层以上的层叠帘布层结构,且在层叠帘布层结构的位置以帘布层帘线相互交叉的方式层叠胎体帘布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成11-310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不仅在胎边芯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帘布层帘线相互交叉,而且在胎体帘布层的卷起部与设置于左右一对胎圈部之间的胎体帘布层的主体部重叠的位置帘布层帘线也交叉。在胎体帘布层的卷起部与主体部重叠的位置,与其它位置相比,除了胎体帘布层的层叠层数多之外,也由于帘布层帘线交叉,因此轮胎刚性局部性地增大而有损乘车舒适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轮胎刚性局部性地增大并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下述[1]~[3]的方式。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一对胎圈部,其具有胎圈芯、配置于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胎边芯;以及胎体帘布层,其具有设置于一对所述胎圈部之间的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并在所述胎圈芯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回并沿着所述胎边芯向轮胎径向外侧卷起的卷起部,所述胎体帘布层具备:包含沿着子午线方向配置的第一帘布层帘线的第一胎体帘布层、包含沿着子午线方向配置的第二帘布层帘线并配置于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的外表面侧的第二胎体帘布层,所述第一胎体帘布层的所述卷起部具备:使所述第一帘布层帘线沿着相对于子午线方向倾斜的方向配置的第一倾斜区域、和在所述第一倾斜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使所述第一帘布层帘线沿着子午线方向配置的第一子午线区域,所述第二胎体帘布层的所述卷起部具备:使所述第二帘布层帘线沿着相对于子午线方向与所述第一倾斜区域反向地倾斜的方向配置的第二倾斜区域、和在所述第二倾斜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使所述第二帘布层帘线沿着子午线方向配置的第二子午线区域,所述第一倾斜区域与所述第一子午线区域的边界及第二倾斜区域与第二子午线区域的边界位于比所述胎边芯的前端更靠轮胎径向内侧。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充气轮胎,所述第一倾斜区域的所述第一帘布层帘线及所述第二倾斜区域的所述第二帘布层帘线随着趋向轮胎径向外侧而相对于子午线方向的倾斜角度减小。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是小型货车用的轮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04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