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钛合金型材挤压的挤压垫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8655.4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2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惠松骁;叶文君;于洋;李艳锋;宋晓云;张文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6/00 | 分类号: | B21C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锥 限位台阶 反流 过渡圆弧 挤压过程 挤压 钛合金型材 反向流动 一端连接 挤压筒 挤压轴 金属 外表面金属 挤压模孔 挤压制品 金属流动 内径差异 内外表面 坯外表面 应力集中 挤压垫 外表层 渐变 分层 内壁 缺损 填充 阻挡 脱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钛合金型材挤压的挤压垫,包括挤压锥、过渡圆弧台阶和反流限位台阶。挤压锥设置成直径大小渐变的形式,过渡圆弧台阶一端连接挤压锥最大外径端,另一端连接反流限位台阶。挤压锥与挤压筒内径差异而形成空间,使挤压锭坯外表面金属在挤压过程中反向流动;过渡圆弧台阶减少挤压锥与反流限位台阶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反流限位台阶阻挡在挤压过程中反向流动的金属与挤压轴接触,以便挤压制品与挤压轴顺利脱离。本发明结构简单,利用挤压锥、反流限位台阶与挤压筒内壁直径的差异,提供挤压锭坯外表层金属流动的空间,挤压过程最终可使挤压锭坯内外表面分层,避免了外表面金属杂质流入挤压模孔而引发的型材截面填充缺损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钛合金型材挤压的挤压垫。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钛合金型材是一种重要的近终形半成品,它仅需少量机加工或者不需机加工即可作直接为零件应用,其结构效益高,目前已在国内外多种型号的航空航天飞行器上有大量应用。
其中,热挤压法是目前国内外生产钛合金型材的主流工艺技术。考虑到表面质量是决定钛合金型材应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在钛合金型材挤压时,一方面需要使用防氧化玻璃涂层,对挤压锭坯进行防氧化保护,以防止挤压锭坯加热时表面出现硬脆的氧化层,避免在后续挤压过程中被拉裂形成裂纹而恶化表面质量;另一方面需要使用玻璃润滑剂以改善挤压润滑条件,防止挤压型材表面形成较深的沟槽。
目前常用的玻璃润滑剂主要包括用于挤压锭坯表面的外涂玻璃粉和用于挤压锭坯与模具之间的玻璃垫。因此,在挤压过程中挤压锭坯外表面会粘附大量的玻璃,有时也会存在少量的氧化层。目前钛合金型材挤压时通常采用金属热挤压加工常用的圆柱形挤压垫,其作用是挤压结束之后便于挤压制品与挤压轴相脱离,但是,在挤压钛合金型材时,圆柱形挤压垫会促使挤压锭坯外表面金属与内层金属同时向模孔流动,会导致挤压锭坯外表面的玻璃、氧化层等异物随着金属的流动进入模孔,挤占金属流动的空间,替代金属在截面上的填充,导致型材截面填充不满。
综上所述,亟待设计一种能够避免挤压锭坯圆周表面金属流入模孔的挤压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锭坯圆周表面金属流入模孔的挤压垫,包括挤压锥1、过渡圆弧台阶2和反流限位台阶3,所述挤压锥1设置成直径大小渐变的形式,所述挤压锥1利用与挤压机的挤压筒内径差异,在挤压锭坯后端形成空间,从而使挤压锭坯外表面金属在挤压过程中反向流动;所述过渡圆弧台阶2一端连接所述挤压锥1最大外径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反流限位台阶3,所述过渡圆弧台阶2用于减少挤压锥1与反流限位台阶3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所述反流限位台阶3用于阻挡在挤压过程中反向流动的金属与挤压机的挤压轴接触,以便挤压之后挤压制品与挤压轴顺利脱离。
优选地,所述挤压锥1的最小外径比挤压机的挤压筒内径小25mm-40mm,最大外径比挤压机的挤压筒内径小15mm-30mm。
优选地,所述挤压锥1的最小外径为65mm-180mm,最大外径为75mm-190mm。
优选地,所述过渡圆弧台阶2的过渡圆弧半径为5mm-10mm。
优选地,所述反流限位台阶3外径比挤压机的挤压筒内径小5mm-10mm。
优选地,所述反流限位台阶3外径为85mm-210mm。
优选地,所述反流限位台阶3厚度为15mm-50mm。
优选地,使用时将所述挤压垫放置在挤压锭坯与挤压机的挤压轴之间,其中挤压锥1一端靠近挤压锭坯,而反流限位台阶3与挤压轴相接触,随后进行挤压。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8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向挤压机平移上料机械手
- 下一篇:断桥隔热铝型材AB面同时挤出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