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路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8014.9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3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虞将苗;赵师煊;林增耀;陈观钠;张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9/00 | 分类号: | E01C9/00;E01C11/24;E01C7/32;B60L5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28314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模块 电能接收装置 无线充电线圈 聚合物薄层 线路板 混合供电 路面结构 配对 充电 车道 全方位保护 层状叠加 电动汽车 供电电网 交换设备 无线传输 依次设置 续航 路基层 配套的 底盘 板沿 均布 汽车 镶嵌 电网 发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路面结构,按照层状叠加结构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聚合物薄层、无线充电模块层和路基层,聚合物薄层用于对无线充电模块层进行全方位保护,无线充电模块层由无线充电板及其配套的无线充电混合供电线路板构成,用于对底盘安装有配对的电能接收装置的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板沿各自车道的长度方向均布在每条车道的中间位置,每个无线充电板上均镶嵌有用于发射电能的无线充电线圈,无线充电线圈与上述电能接收装置配对,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无线充电混合供电线路板通过电网交换设备与供电电网相连。本发明可持续对无线充电汽车进行充电,解决无线充电汽车续航时间短、充电时间长等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与道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使用蓄电池提供动能,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具有节约能源、噪音低、动力强、结构简单、保养成本低等优点:它没有内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十分有益,直接造成的污染几乎为零。
当蓄电池电力不足时,需要及时充电,目前主流的充电方式都是采用有线充电桩、充电器的方式来为电动车充电,采用有线的充电方式不仅操作麻烦,部分充电装置笨重费力,且往往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漏电、触电事故,而且维护麻烦,故障率高,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经逐渐成熟,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来为电动汽车充电,不仅方便迅捷,且安全性提高,便于维护,故障率减小。
随着电动车的使用越来越多,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将会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如何实现灵活地给电动汽车实时充电延长电动汽车的使用里程,已经成为社会上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以及磁场谐振技术为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充电,是未来解决当前电动汽车充电问题的一个方向和思路。
目前的问题存在于,现有的电动车无线充电大部分为静态充电,静态充电不利于出行的便利性,同时,电动汽车可携带的电池容量相对较小,静态充电桩目前很难大范围普及,寻找充电桩的过程耗时费力。
目前的问题还存在于,现有的电动车无线充电公路的无线充电板均为裸露在外,嵌于路面层中与车轮直接接触,高差的存在导致了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了颠簸,限制了车速,不能适应较快速的车道、同时车轮与无线充电板的频繁接触、挤压或碰撞加速了无线充电板的老化,加剧其受损,不利于无线充电板的保护,同时维修费用也将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路面结构,该结构可持续对无线充电汽车进行充电,解决无线充电汽车续航时间短、充电时间长等缺点。同时,将无线充电板埋入路面下,一方面不会对道路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在保证车速的同时对无线充电汽车提供能量支持;另一方面,将无线充电板埋入面层下,将汽车自重、轮胎摩擦、雨水、雪的等非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小到最低,保证无线充电板不受损伤,间接提高充电效率,减少维修费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路面结构,按照层状叠加结构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聚合物薄层、无线充电模块层和路基层,其中,所述聚合物薄层用于对无线充电模块层进行防水、抗冻、抗冲击、耐磨和耐腐蚀保护,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层由无线充电板及其配套的无线充电混合供电线路板构成,用于对底盘安装有配对的电能接收装置的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板沿各自车道的长度方向均布在每条车道的中间位置,且每个无线充电板上均镶嵌有用于发射电能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上述电能接收装置配对,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所述无线充电混合供电线路板通过电网交换设备与供电电网相连。
进一步,所述聚合物薄层厚度为1cm-2cm。
进一步,所述无线充电板为平面螺旋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路基层为经过防水处理的土石路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8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拌型沥青就地热再生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透水混凝土地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