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音圈和膜片治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07363.9 | 申请日: | 2018-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9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朱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淇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具 音圈 膜片 装填 对齐 胶水 粘接 长条形金属 一体式结构 定时定量 定位位置 放料装置 精度控制 膜片放置 流水线 倒扣 供料 铝材 脱模 整块 加工 装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音圈和膜片治具,包括用于装填音圈的A治具和用于装填膜片的B治具;所述A治具与B治具装填面相向扣合使涂有胶水的音圈与膜片粘接脱模。其中,A治具和B治具是两种用来装填不同结构的长条形金属治具,一般为整块铝材进行CNC加工形成一体式结构。加工时,音圈和膜片是成品,且大量装载在放料装置中,定时定量的给每个治具供料。而流水线上先将音圈和膜片放置在对应的治具上,然后将两个治具对齐扣合,原本放置在对应位置上的涂有胶水的音圈和膜片便对齐粘接。因为对齐倒扣,可通过原本加工的定位位置直接扣合,不仅效率较高,而且精度控制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治具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一种装音圈和膜片治具。
背景技术
耳机(Earphones;Headphones;Head-sets;Earpieces)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DJ、旅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耳机原是给电话和无线电上使用的,但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盛行,耳机多用于手机、随身听、收音机、可携式电玩和数位音讯播放器等。动圈式耳机是最普通、最常见的耳机,它的驱动单元基本上就是一只小型的动圈扬声器,由处于永磁场中的音圈驱动与之相连的振膜振动。动圈式耳机效率比较高,大多可为音响上的耳机输出驱动,且可靠耐用。通常而言驱动单元的直径越大,耳机的性能越出色,目前在消费级耳机中驱动单元最大直径为70mm,一般为旗舰级耳罩式耳机。
现有的动圈耳机主要包括八个结构,依次为外壳、膜片、音圈、极片、磁铁、骨架、端子板和音响寄存器,其中发声结构为粘接有音圈的膜片,当我们使用耳机时,音圈获得电流,从而形成磁场,会悬浮于下方的永磁体,根据不同音频信号电流则发生改变,从而前后运动,驱动了振膜,振膜则推动了前方的空气,最终产生了声波。由于动圈耳机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其中永磁体和音圈对音质所造成的影响相对来说已经是较小。目前颇为常见的永磁体是磁钢和钕磁铁,其中钕磁铁是目前发现商品化性能最高的磁铁,被广泛应用于较高定位的耳机单元当中,单元上的永磁体一般成圆形或圆环形,音圈通常会被安放在永磁铁当中的的圆环形凹槽当中。
现在动圈耳机的制作工艺较为成熟,通常采用模板进行装配,装配流水线上包括多个步骤,依次按照步骤将每个结构进行组装,最后装配成一个完整的动圈耳机。最开始时会加工膜片和音圈,通过将音圈粘接在膜片的合适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听感。但现有的加工工序中,采用的模板均为单一的固定模板,对于线圈安装时无法做到较好的定位效果,而且又是需要依靠娴熟的操作技师的手工才能够得到较好的粘接固定效果。然后音圈需要保留导线端,将收尾两端延长并粘接在膜片外圈上,该收尾两个导线端又线束较细易断,若全凭手工定位则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加工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音圈和膜片治具。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装音圈和膜片治具,包括用于装填音圈的A治具和用于装填膜片的B治具;
所述A治具与B治具装填面相向扣合使涂有胶水的音圈与膜片粘接脱模。其中,A治具和B治具是两种用来装填不同结构的长条形金属治具,一般为整块铝材进行CNC加工形成一体式结构。加工时,音圈和膜片是成品,且大量装载在放料装置中,定时定量的给每个治具供料。而流水线上先将音圈和膜片放置在对应的治具上,然后将两个治具对齐扣合,原本放置在对应位置上的涂有胶水的音圈和膜片便对齐粘接。因为对齐倒扣,可通过原本加工的定位位置直接扣合,不仅效率较高,而且精度控制较好。值得说明的是,所述A治具和B治具用来放置对应的物料的一面即为装填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淇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淇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73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喇叭模组声学测试屏蔽箱
- 下一篇:一种多通路三维空间环绕声的虚拟重放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