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7151.0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5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姚学永;黄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永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5 | 分类号: | H01M10/0565;H01M10/0525;H01M10/058;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电池 重量份 制备 聚合物电解质 共聚物 机械性能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二甲基甲酰胺 电导率 电化学窗口 共聚物基体 聚合电解质 电解质膜 负极体系 均匀致密 正极体系 增塑剂 锂盐 | ||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聚合物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合物电池由正极体系、负极体系和聚合物电解质组成,所述聚合电解质包括PEO基体或者PEO共聚物基体10‑12重量份、锂盐1‑3重量份、N,N‑二甲基甲酰胺15‑50重量份和增塑剂5‑15重量份,本发明以PEO基体或者PEO共聚物的共聚物为基体,制备的电解质膜均匀致密、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大、机械性能优良,满足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聚合物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常见的结构特征,包括阴极、阳极、有机 电解质和配置在电极间的锂离子可透过隔膜。发生在电极上的氧化还 原反应产生电能。依据所使用的电解质种类可将锂离子二次电池分成两类:使用液体电解质的聚合物电池和使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
含有液体电解质的聚合物电池,由于液体电解质与电极材料、封装材料缓慢地相互作用和反应,长期服役时溶剂容易干涸、挥发、泄露,电极材料容易被腐蚀,影响电池寿命。另外,采用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充电电池,过度充电、内部短路等异常情况发生时可能导致电解液发热,有自燃或爆炸的危险。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不采用液体电解液,而是采用固体电解质,不易燃烧,其安全性可大幅提高。并且,在理想状态下,固态时锂的扩散速度(离子传导率)较液体电解液时高,理论上可实现更高的输出。为了克服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提高能量密度,目前科研界和工业界都在研发以及生产全固态电池,也就是把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隔膜和电解液,换成固态的电解质材料,开辟了锂电池新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能量密度高的聚合物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合物电池,所述聚合物电池由正极体系、负极体系和聚合物电解质组成,所述聚合电解质包括PEO基体或者PEO共聚物基体10-12重量份、锂盐1-3重量份、N,N-二甲基甲酰胺15-50重量份和增塑剂5-15重量份。
所述PEO共聚物基体为聚氧化乙烷-b-聚丙烯酸叔丁酯,聚氧化乙烷-b-聚丙烯酸叔丁酯的制备方法为:将1mmol PEO-Br、1mmol PMDETA、50-200mmol tBA及不超过总质量20%的丙酮,加到聚合管内,待充分溶解后,经过氮气-液氮冷冻-抽真空-溶解的过程,重复三次操作,第三次在冷冻时加入1mmol CuBr,再重复三次氮气-液氮冷冻-抽真空-溶解的操作,封管后,60摄氏度搅拌反应4h,聚合液用无水二氯甲烷稀释,过中性的氧化铝柱除去铜盐,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得到聚氧化乙烷-b-聚丙烯酸叔丁酯。
所述锂盐选自以下组份:LiPF6、 LiAsF6、LiClO4、LiN(CF3SO2)2、LiBF4、LiCF3SO3和LiSbF6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塑剂为质量比为1:1:1-1:4:1的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组合物。
所述聚合电解质还包括1-5重量份纳米氧化镍。
一种聚合物电池的制备方法,它是按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PEO基体或者PEO共聚物基体和锂盐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增塑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透明粘稠液;
步骤二:将透明粘稠液浇注于聚四氟乙烯板上流延成膜,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所述聚合电解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永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永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71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