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窄脉冲信号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7121.X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67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汪杰;彭克学;张晶;李然;韦雄波;吴博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
主分类号: | H04B1/69 | 分类号: | H04B1/69;H04L5/14;H04L2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余浩 |
地址: | 43004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脉冲 信号 无线通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窄脉冲信号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涉及无线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数据包,数据包具有第一扩频码PN1和数据段,数据段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扩频码PN2,第二扩频码PN2长度固定。从数据包中提取第一扩频码PN1,通过第一扩频码捕获算法解析第一扩频码PN1,得到数据包的频偏和码偏。通过频偏和码偏校正及解析数据包,得到数据段在数据包的起始位置,提取数据段。提取数据包中的第二扩频码PN2,使用第二扩频码算法解析第二扩频码PN2的码相位偏移,根据码相位偏移解析该第二扩频码PN2得到其对应的数据。能够适应窄脉冲信号无线通信,同时达到快速捕获以及解析数据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窄脉冲信号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研究无线通信体制,大多数是适应连续波信号和宽脉冲信号。连续波信号指介质中质点振动持续时间为无穷的波动。脉冲波是指振动持续时间有限(单个或间发)的波动。其中连续波是指电针仪输出的某单一固定的脉冲频率序列,其波形没有经过调制。连续波的频率一般为1~1000Hz以内,低于30Hz频率的连续波,称为疏波。高于30Hz频率的连续波,称为密波。脉冲波是指一种间断的持续时间极短的突然发生的电信号。凡是断续出现的电压或电流称为脉冲电压或脉冲电流。电信波形来说除了正弦波和由若个正弦分量合成的连续波以外,都可以称为脉冲波。
但是脉冲波相对于连续波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还能够对信号进行编码。我国对于窄脉冲信号的无线通信方法十分少见公开报告。该技术您有中查阅到文献大多为科普性材料,并没有涉入深层次的通信体制。
同时,传统的脉冲波通信有TDD模式(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以及FDD模式(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 FDD模式通过频率来区分收发端,即两个通信端口使用不同的频率,同时相互发送信号。TDD模式这通过时间来区分收发端,即两个通信端口使用相同的频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接收或者发送信号。在现在传统下行通道速率需求大于上行通道速率需求的情况下,而FDD 使用不同的频率,同时相互发送信号,其上下行通道速率相同,在进行实际通信时候,上行通道的资源将会被浪费。此外,FDD模式作为需要两个频率区分两个端口的通信模式无疑比使用一个共同频率进行通信TDD模式占用更多的频谱资源。
随着无线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TDD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无线频谱的特点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由于TDD采用不同时隙分别进行发送和接收通信。而目前常用的捕获跟踪算法需要经过捕获跟踪同步等步骤,耗时比较长,无法充分利用TDD发送与接收时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窄脉冲信号的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能够适应窄脉冲信号无线通信,同时达到快速捕获以及解析数据的目的。
为达到以上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应窄脉冲信号的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在TDD模式下进行无线通信,其包括:
接收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具有第一扩频码PN1和数据段,所述数据段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扩频码PN2,所述第二扩频码PN2长度固定;
从所述数据包中提取第一扩频码PN1,通过第一扩频码捕获算法解析所述第一扩频码PN1,得到数据包的频偏和码偏;
通过所述频偏和码偏校正及解析所述数据包,得到所述数据段在数据包的起始位置,提取所述数据段;
提取数据包中的第二扩频码PN2,使用第二扩频码算法解析所述第二扩频码PN2的解码参数,所述解码参数为约定的PN2编码/解码方式中使用的参数,依照所述PN2解码方式并根据所述解码参数解码该第二扩频码PN2得到其对应的数据。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案,通过所述频偏和码偏校正及解析所述数据包,得到所述数据段在数据包的起始位置,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未经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7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全双工共生通信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动态扩频信号的跟踪解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