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氰酸酯基复合层压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6868.3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3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梁国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9/04 | 分类号: | C08L79/04;C08L63/00;C08L77/10;C08J5/24;D06M11/80;D06M11/46;D06M15/37;D06M11/83;D06M101/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陶海锋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 氰酸 复合 层压板 | ||
1.环氧/氰酸酯基复合层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氰酸酯基复合层压板的制备方法为,将改性芳纶纤维布浸入双酚A环氧树脂与双酚A氰酸酯树脂的溶液中,然后晾干得到环氧/氰酸酯基复合预浸料;然后将环氧/氰酸酯基复合预浸料热压,制备环氧/氰酸酯基复合层压板;所述双酚A环氧树脂、双酚A氰酸酯树脂的质量比为12~15∶100;所述环氧/氰酸酯基复合预浸料中,树脂含量为65~70wt%;所述改性芳纶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铈盐和无机碱溶解在水中,搅拌20~45min,然后加入双氧水,得到悬浮液,调节悬浮液的pH至10~14后在20℃~50℃下反应10~20h,再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后,在500~800℃下煅烧1~3h,得到纳米氧化铈;将所述纳米氧化铈、硼源和含氮化合物分散在由乙醇和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中,超声搅拌0.5~1.5h,再经过旋蒸、干燥后再分散在硝酸钴水溶液中,超声搅拌0.5~1h,再经过旋蒸、干燥得到固体物;所述固体物在氮源气体氛围下,于850℃~950℃下煅烧13~15h,然后粉碎得到纳米粒子;
(2)将纳米粒子加入双氧水溶液中,磁力搅拌0.5~1h,再加入硫酸溶液,继续磁力搅拌0.5h;然后过滤得到滤饼,再将滤饼水洗、干燥,得到改性粒子;
(3)将改性粒子和盐酸多巴胺加入到pH为8.3~8.8的缓冲液中,在室温下搅拌2~3h;然后加入姜黄素乙醇溶液,继续搅拌1~2h;然后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有机物改性粒子;
(4)将硅甲氧基化芳纶纤维布浸没在含有三甲基硅醇的水溶液中,振荡0.5~1h;然后浸入含有有机物改性粒子的水溶液中,在70℃~80℃下振荡反应2~3h;反应结束后经过洗涤、干燥,得到改性芳纶纤维布;所述无机碱为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所述铈盐为硝酸铈、氯化铈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所述硼源为硼酸、偏硼酸中的一种;所述含氮化合物为尿素、三氯氰胺、溴化铵中的一种;所述缓冲液为Tris-HCl、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中的一种;所述氮源气体为氮气、氨气中的一种;纳米粒子、双氧水溶液、硫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00∶(60~70)∶(5~7);纳米氧化铈、硼源、含氮化合物、硝酸钴的质量比为100∶(30~50)∶(60~120)∶(10~13);改性粒子、盐酸多巴胺、姜黄素的质量比为100∶(30~50)∶(10~12);硅甲氧基化芳纶纤维、有机物改性粒子、三甲基硅醇的质量比为1∶(2~9)∶(0.3~0.35);铈盐和无机碱的质量比为100∶(2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氧/氰酸酯基复合层压板,其特征在于:将双酚A氰酸酯于110~115℃搅拌0.3~0.5小时,然后加入双酚A环氧树脂,于120~125℃搅拌3~3.5小时,自然冷却后加入丙酮中,溶解得到双酚A环氧树脂与双酚A氰酸酯树脂的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环氧/氰酸酯基复合层压板,其特征在于:晾干的温度为80~85℃,时间为110~120秒;热压的压力为2~2.5MPa,温度为110~200℃,时间为6~7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68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