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渗堆场场区溶洞处理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05890.6 | 申请日: | 201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9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河;吴维兴;陶维中;赵谊;程功;刘军涛;谭文超;马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19/06 |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溶洞 混凝土垫层 钢筋混凝土盖板 防渗系统 强化层 地下水 处理结构 防渗 地下水导排系统 地下水水位 排泄 顶部开口 导排管 顶面 探入 填埋 横穿 穿过 排放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渗堆场场区溶洞处理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盖板;所述钢筋混凝土盖板盖在混凝土垫层上,混凝土垫层压在强化层中,在混凝土垫层底部有溶洞且混凝土垫层面积大于溶洞的顶部开口;所述钢筋混凝土盖板和强化层顶面覆有防渗系统;有HDPE管穿过防渗系统、钢筋混凝土盖板、混凝土垫层探入至溶洞中;有地下水导排管从强化层中横穿。本发明可以通过溶洞和地下水导排系统对地下水进行排泄,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溶洞填埋处理技术不能排放地下水的问题,避免了地下水水位过高对防渗系统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渗堆场场区溶洞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所形成的复杂地下空间,在建设工程遭遇溶洞时,如果不对其及时进行处理,会增加整个工程的风险,甚至发生工程事故。
现有的溶洞处理技术主要是填埋,只是针对不同的溶洞类型,采取的填埋材料和填埋技术不同。
(1)传统处理方法:大开挖施工或往溶洞灌注水泥浆或混凝土,该方法一般工期较长、费用较高且无法确保溶洞的充分填充。
(2)利用工程废弃土填充溶洞:利用工程废弃土制备成气泡混合土作为地下溶洞的填充材料,具体步骤包括:地质勘察、塌孔保护、钻孔、钻孔冲洗、制备气泡混合土、注浆作业等。该方法可以保证溶洞的充分填充。
(3)对不同类型的溶洞采用不同材料的填充方法:先对溶洞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溶洞类型采用不同的填充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对小型溶洞采用回填粘土钻孔固壁的方法;对中型溶洞采用片石黏土堵洞筑壁法,对于大型溶洞采用片石水泥土造浆法。该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溶洞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有利于节约材料,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现有的的溶洞填埋处理技术,不能满足防渗堆场场区溶洞处理要求。首先,现有的的溶洞填埋处理技术将溶洞通道完全封堵后,地下水不能再通过溶洞进行排泄,如果地下水水位过高将对防渗堆场的防渗系统产生巨大的顶托力,造成防渗系统的破坏;其次,现有的溶洞填埋处理技术不能满足防渗堆场防渗系统铺设的平整度要求;最后现有的溶洞填埋处理技术不能完全避免溶洞回填物质在外力作用下的不均匀沉降,一旦发生不均匀沉降必然造成防渗系统的破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渗堆场场区溶洞处理结构,该防渗堆场场区溶洞处理结构能顺利排泄地下水,能满足防渗堆场防渗系统铺设的平整度要求,且能避免溶洞在外力作用下的不均匀沉降对防渗系统造成破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渗堆场场区溶洞处理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盖板;所述钢筋混凝土盖板盖在混凝土垫层上,混凝土垫层压在强化层中,在混凝土垫层底部有溶洞且混凝土垫层面积大于溶洞的顶部开口;所述钢筋混凝土盖板和强化层顶面覆有防渗系统;有HDPE管穿过防渗系统、钢筋混凝土盖板、混凝土垫层探入至溶洞中;有地下水导排管从强化层中横穿。
所述溶洞分为浅埋溶洞和隐伏溶洞两种类型,当溶洞为浅埋溶洞时,溶洞中填有回填砂砾料。
所述回填砂砾料在溶洞中压实度不低于0.93。
所述混凝土垫层为C15混凝土,厚度为10cm。
所述防渗系统为多层,从底部往上依次为基础层、黏土保护层、GCL土毯、光面HDPE膜、保护层土工布。
所述GCL土毯规格为4800g/m2,保护层土工布为长丝无纺土工布、规格为600g/m2。
所述光面HDPE膜规格为2.0mm,光面HDPE膜在HDPE管穿过部位进行局部搭接并采用单焊缝挤出焊接,搭接长度在水平方向不小于0.5m,竖直方向不小于0.7m。
所述HDPE管为Ф160的HDPE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5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