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星通信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05804.1 | 申请日: | 201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4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余荣道;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星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卫星通信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发送装置获得信息传输块,该信息传输块包含多个码块,基于多个码块中的至少两个码块生成冗余码块,所述至少两个码块和冗余码块经信道编码后通过卫星信道发送,接收装置通过卫星信道接收发送的待译码信息,基于至少两个码块和冗余码块的待译码信息计算待译码比特的先验对数似然比,并将所述先验对数似然比与解调后的对数似然比合并获得分集增益,利用合并对数似然比译码,该方法提高译码的准确性,降低了重传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卫星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未来的5G及5G演进网络需要满足各行各业的业务需求同时需要提供更广的业务覆盖,当前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有限的覆盖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获取信息的需求。对于偏远地区、沙漠、海洋和空中等场景,基于传统地面基站覆盖的模式来提供超广域的覆盖存在经济性和可行性方面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卫星通信相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其具备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组网灵活等特点,通信成本与传输距离无关,可以克服海洋,沙漠,高山等自然地理障碍等优点。为了克服传统通信网的不足,卫星通信可以作为传统网络的一个有效的补充。
卫星基站是指将人造地球卫星和高空飞行器等作为无线通信的基站,例如演进型基站(eNB)和5G基站(gNB)等。卫星基站可以是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也可以是非静止轨道(none-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NGEO)的中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和低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还可以是高空通信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HAPS)等。但是不论哪一类卫星,相对卫星基站到终端设备的距离仍然比地面基站到终端设备的距离大得多,直接应用地面通信蜂窝网络的技术会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目前,地面通信蜂窝网络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技术来解决误码问题。发送装置将传输的数据经信道编码后发送给接收装置,接收装置使用FEC技术纠正所有错误中能够纠正的那一部分,通过错误检测判断不能纠正错误的数据包,丢弃不能纠错的数据包,向发送装置请求重新发送相同的数据包。原理图如图1所示,发送装置发送数据包1,接收装置接收数据包1并译码,判断译码正确,接收装置给发送装置反馈ACK。发送装置接收ACK后,知道接收装置已正确接收数据包1,发送装置发送新的数据包2,接收装置接收数据包2并译码,判断译码不正确,接收装置给发送装置反馈NACK。发送装置收到接收装置发送到NACK后,知道接收装置没有正确接收数据包2,于是重传数据包2。HARQ利用FEC纠错和重传来提高译码准确性,但是HARQ在重传时会产生传输时延,这在地面通信蜂窝网络中还可以接受,而HARQ应用到卫星通信中则难以忽略其带来的影响:高空长距离产生的传输时延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如何保证译码的准确性,同时不会存在重传带来的时延问题,是卫星通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卫星通信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少重传的概率,提高卫星通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卫星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发送装置获取一个信息传输块,所述信息传输块包括K个码块,所述K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发送装置基于所述K个码块中的至少两个码块生成冗余码块,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码块的长度相等;所述发送装置对所述至少两个码块和所述冗余码块分别进行信道编码;所述发送装置通过卫星信道发送所述信道编码后的至少两个码块和所述冗余码块。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装置基于所述K个码块中的至少两个码块生成冗余码块包括:
根据冗余码块生成方式,发送装置基于所述K个码块中的至少两个码块生成所述冗余码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5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