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止回阀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4966.3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2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魏会军;刘韵;康小丽;陈肖汕;李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12 | 分类号: | F04C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组件 压缩机 空调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止回阀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其中,止回阀组件设置在压缩机的增焓通道中,止回阀组件包括:进气挡板,具有与增焓通道相连通的进气通道;支撑结构,沿进气通道的周向设置在进气挡板上,支撑结构上设置有避让部;阀片,设置在支撑结构中,支撑结构能够对阀片进行导向,以使阀片仅能够沿增焓通道的轴向移动,阀片具有遮挡进气通道的关闭位置和通过避让部与增焓通道连通的开启位置,进气通道通过避让部与增焓通道连通;出气挡板,设置在增焓通道中,出气挡板具有设置在支撑结构的出口处的止挡部,以防止阀片从支撑结构中脱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止逆流的结构复杂,导致压缩机尺寸、重量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止回阀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低温环境下热泵系统的供热能力以及实现超低温快速制热,增焓涡旋压缩机正被广泛应用于多联系统、冷冻冷藏以及车载空调等各种热泵系统中。伴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高效的热泵系统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者。作为一种准二级压缩的增焓涡旋压缩机技术,中压制冷剂直接通过增焓管路进入压缩腔内,在压缩腔内与高温制冷剂混合压缩,实现对压缩机腔的冷却作用。
涡旋增焓技术将闪发器或经济器内的低温低压制冷剂直接引入压缩状态下的压缩腔,具有更高效可靠的特点。理论上,若想获得最佳的增焓补气效果,不同工况对应不同的最佳增焓补气位置,补气位置结构应随工况做相应调整。但是,生产应用中只能采用某一固定的补气位置满足名义设计工况,因此,在压缩机的实际应用中,系统增焓补气压力与压缩腔的压力不能很好对应,导致在补气过程中某些工况下压缩腔内压力超过了外界补气增焓压力,制冷剂从压缩腔向补气管路内逆流,增焓补气效果大大下降甚至完成没有效果,影响增焓技术在涡旋压缩机中的应用。通常的设计是在增焓补气管路和压缩腔之间设置单向止回结构,在发生逆流的情况下及时关闭该回路,防止压缩腔内制冷外泄漏,从而能显著提高该类工况下的增焓效果。分析现有的涡旋压缩机结构复杂,为了防止逆流效果,需要在常规结构上增设很多额外的结构最终导致压缩机结构更复杂、压缩机尺寸和重量更大。无法满足更多的使用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止回阀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止逆流的结构复杂,导致压缩机尺寸、重量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止回阀组件,设置在压缩机的增焓通道中,止回阀组件包括:进气挡板,设置在增焓通道中,进气挡板具有与增焓通道相连通的进气通道;支撑结构,沿进气通道的周向设置在进气挡板上,支撑结构上设置有避让部;阀片,设置在支撑结构中,支撑结构能够对阀片进行导向,以使阀片仅能够沿增焓通道的轴向移动,阀片具有遮挡进气通道的关闭位置和离开进气通道的开启位置,在阀片位于开启位置的情况下,进气通道通过避让部与增焓通道连通;出气挡板,设置在增焓通道中,出气挡板具有设置在支撑结构的出口处的止挡部,以防止阀片从支撑结构中脱出。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板,相邻的两个支撑板之间形成避让部。
进一步地,多个支撑板的内壁与阀片的侧壁相配合,以实现导向。
进一步地,阀片的径向尺寸比进气通道的径向尺寸大1.5mm~2mm。
进一步地,出气挡板还包括沿止挡部的径向向外伸出的多个固定部,多个固定部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固定部之间形成过流通道。
进一步地,止挡部沿远离阀片的方向设置有固定支脚。
进一步地,止挡部与阀片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回流通道。
进一步地,进气通道远离阀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流锥面,和/或,回流通道远离阀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流锥面。
进一步地,进气挡板的周向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增焓通道接触的密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4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