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VDT转换电路及电子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04675.4 | 申请日: | 201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7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鹏;孟望;夏毅坚;张明;王进;杨旭;付士会;杨敬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刘宏 |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rvdt 转换 电路 电子 控制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VDT转换电路,包括RC桥式振荡电路、推挽输出电路、旋变数字转换器及其外围电路。本发明的RVDT转换电路及电子控制器,采用RC桥式振荡电路来产生激励信号,可以给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提供稳定的激励信号,确保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可以正常工作;采用推挽输出电路来驱动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采用旋变数字转换器及其外围电路来采集驱动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的位移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传输至单片机,本发明的RVDT转换电路将信号激励、驱动和信号转换功能集成于一体,电路集成度高,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信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RVDT转换电路。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RVDT转换电路的电子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通常需要设计单独的激励电路对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进行激励,发动机上的电路集成度较低,而且单独的激励电路结构复杂,还需要采用昂贵的电子元器件才能实现信号激励,成本较高。另外,现有的发动机的激励电路提供给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的激励信号不稳定,有可能无法给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提供激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VDT转换电路及电子控制器,以解决现有的发动机采用单独的激励电路存在的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和激励信号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RVDT转换电路,RVDT转换电路用于为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提供激励信号并进行信号采集;
RVDT转换电路包括RC桥式振荡电路,用于产生激励信号;
推挽输出电路,用于驱动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
旋变数字转换器及其外围电路,用于采集驱动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的位移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后传输至单片机;
推挽输出电路分别与RC桥式振荡电路、旋变数字转换器及其外围电路连接,推挽输出电路与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连接,旋变数字转换器及其外围电路连接与油针位置传感器和油门杆位置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地,RC桥式振荡电路包括电阻R62、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电阻R66、电阻R67、电位器R68、电容C60、电容C61、电容C62、电容C63、二极管D11、二极管D12和运算放大器U20;
电阻R62的第一端接地,电阻R62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U20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62的第二端与电位器R68的2号引脚连接,电位器R68的号引脚与电阻R6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3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67的第一端、二极管D11的负极端、二极管D12的正极端连接,电阻R67的第二端分别与二极管D11的正极端和二极管D12的负极端连接,电阻R67的第二端与推挽输出电路连接;
运算放大器U20的7号引脚和4号引脚均与电源连接,电容C60的第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0的4号引脚连接,电容C60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61的第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20的7号引脚连接,电容C61的第二端接地;
运算放大器U20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64的第一端、电阻R65的第一端、电容C6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4的第二端和电容C62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65的第二端与电容C63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63的第二端与推挽输出电路连接;
运算放大器U20的输出端与电阻R6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6的第二端与推挽输出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电位器R68的型号为3224W-1-103E。
进一步地,运算放大器U20的型号为OPA277U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4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