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大客流演练仿真培训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04292.7 | 申请日: | 201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4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曾理;陈志州;徐建君;李跃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英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客流 仿真培训系统 仿真子系统 应急处理 地铁 安全事故 环境仿真 人群疏散 应急预案 自动评价 地铁站 人流量 高铁 客流量 培训 社会影响 人群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大客流演练仿真培训系统,包括客流人群仿真子系统、大客流应急预案仿真子系统、自动评价子系统、环境仿真子系统,解决了国内高铁站、地铁站数量众多、客流量大,特别是在春运等节假日,人流量巨大,如果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提供一种地铁大客流演练仿真培训系统及方法,其应用时可以快速模拟不同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过程,缩短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培训时间,保证应急处理培训的质量,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真培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大客流演练仿真培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虚拟仿真与VR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也逐步应用到轨道交通领域中,如建筑模型BIM应用、列车模拟驾驶装置,特别是,列车驾驶模拟器装置已经广泛应用到司乘人员的培训中。虚拟人群仿真及可视化展示技术,由于具备直观、安全、可交互、可重复的特点,现已逐步应用到公共场所的设计合理化分析与决策,如高层建筑、商业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的设计优化和应急处理预案设计,但在高铁、地铁的车站应急处理中暂无成熟的技术和案例。目前虚拟人群仿真技术还存在算法复杂、内存消耗大,在实时性、群体逼真效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发明针对地铁车站、高铁车站等公共场所应急处理的具体应用,研究大规模人群仿真的关键技术,包括人群信息感知系统、群体行为仿真模型、基于GPU的海量人群实时渲染技术等。并通过对紧急状态下人群行为特征(如拥挤、恐慌)的,仿真大规模人群的疏散、逃生等行为,并尝试将大规模仿真仿真技术应用到地铁、高铁的应急演练仿真系统中。
在轨道交通行业内,单工种的独立培训体系建立和设备研发已逐步成熟,但是,对于多工种联合演练,特别是应急处理的多工种协同训练系统,市场上较少。基于大规模虚拟人群仿真的应急演练仿真系统,在技术门槛和系统规模上,都具有相当的难度,市场应用前景预期良好,预期经济效益好。
国内高铁站、地铁站数量众多、客流量大,特别是在春运等节假日,人流量巨大,如果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大型公共场所的安全及应急处理受到越来越来多的关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地铁大客流演练仿真培训系统及方法,其应用时可以快速模拟不同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过程,缩短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培训时间,保证应急处理培训的质量,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铁大客流演练仿真培训系统,包括客流人群仿真子系统、大客流应急预案仿真子系统、自动评价子系统、环境仿真子系统,其中:
所述环境仿真子系统,用于向所述大客流演练仿真培训系统提供逼真的环境场景,并生成环境模型。环境仿真子系统,用于提供大客流预案流程的现场环境,包含站台、站厅静态环境和屏蔽门、闸机、安检、铁马、电扶梯、应急指示灯等动态环境的仿真显示。
所述客流人群仿真子系统,用于仿真实现所述环境模型中的所有虚拟人群;客流人群仿真子系统,用于模拟正常客流和大客流情况下人群的无秩序、有秩序的聚合流动情况,能逼真地仿真人群中每个人在客流中的路径选择和移动情况,能在仿真系统中逼真地模拟出不同场景下的站台、站厅客流情况。
所述大客流应急预案仿真子系统,用于在所述环境模型中按照实际规则和步骤执行大客流应急预案,包括值班站长、值班员、行车人员、站务员、站厅巡检人员、安保人员等各种角色参与演练,用于在所述大客流演练仿真培训系统环境中按照实际规则和步骤执行大客流应急预案,包括值班站长、值班员、行车人员、站务员、站厅巡检人员、安保人员等各种角色参与演练;大客流应急预案仿真子系统,用于实现对地铁大客流情况下的各不同工种的应急预案响应程序进行编辑和仿真模拟,并在预案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测预案执行情况,生成自动评价原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42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