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蓄电池托盘的加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03810.3 | 申请日: | 201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3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飞;包位海;吴勤;雷吕兵;方涛;胡天增;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曼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7/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许尤庆 |
| 地址: | 2266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托盘 汽车用 玻璃纤维 添加剂 机械性能 纤维 加工技术领域 生产周期 生产成本低 材料选择 产品要求 抗热性能 汽车部件 在线调节 在线生产 抗冲击 抗蠕变 可回收 拉伸 去除 生产工艺 半成品 配方 灵活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用蓄电池托盘的加工工艺,涉及汽车部件加工技术领域。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蓄电池托盘由玻璃纤维、PP和必要的添加剂共同组成的原材料直接生产而得;所述原材料的配方可根产品要求相应地进行调整;所述成品内玻璃纤维平均长度达10‑12mm;拉伸强度是SMC材料强度的1.3倍。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材料选择灵活,可在线调节不同的添加剂、纤维含量和纤维长度以达到最终产品的要求;制品的抗冲击、抗蠕变等机械性能和抗热性能好;制品的质量轻在线生产工艺中半成品被去除,原材料及生产成本低,产品可回收利用,生产周期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蓄电池托盘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范围越来越广,相对金属材料具有轻量化(密度只有钢材密度的1/6~1/7)、成本低、易加工等显著优势,在汽车上特别是内饰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而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制品相对于其他纤维增强材料像SMC制品、GMT制品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易回收再生、制品更轻(密度只有钢材密度的1/6~1/7)、性能强等优势,逐渐取代SMC和GMT,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目前在国内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加工工艺仍处于技术水平较低、专用设备落后的状况,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上的开发、设计与应用只有少量制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蓄电池托盘加工工艺,以推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生产工艺及产品结构在国内的研发及发展,提高长玻纤增强聚丙烯生产工艺应用水平,进一步拓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应用,为国内产品赶超国外同类型产品作出贡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A、将聚合物基体颗粒和添加剂输送到重力混合计量单元中,根据汽车用蓄电池托盘的机械性能要求进行材料的混配;
B、将混配好的原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塑化,熔融的混合物通过一个薄膜模头形成类似瀑布的聚合物薄膜,该聚合物薄膜直接被送入到双螺杆混炼挤塑机的开口处;
C、在熔融的混合物通过一个薄膜模头形成类似瀑布的聚合物薄膜的同时,玻璃纤维粗纱通过特别设计的粗纱架,在经过预热、分散程序后被引入到聚合物薄膜的顶端与薄膜汇合一同进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
D、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由螺杆切割粗纱,并把它们柔和地混合到预熔的聚合物之中,然后直接送入压制模具的投料区中成型,模压固化成型后,脱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原材料选择灵活,可以通过在线调节不同的添加剂、纤维含量和纤维长度达到最终产品的要求;制品的抗冲击、抗蠕变等机械性能和抗热性能好,质量轻;材料可生产结构较复杂的产品;在线制造方法半成品被去除,原材料及生产成本低,且产品可回收利用,生产周期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汽车用蓄电池托盘的加工工艺,所述的原材料为:聚丙烯(原材料总质量的58%)、玻璃纤维(原材料总质量的40%)、添加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粘合促进剂)。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蓄电池托盘在压制模具中模压固化成型的模压参数如下:
保压时间:25s 模压压力:1200T
挤出机温度:230℃ 模具温度:上模65℃、下模60℃
实施例2
一种汽车用蓄电池托盘的加工工艺,所述的原材料为:聚丙烯(原材料总质量的70%)、玻璃纤维(原材料总质量的18%)、添加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粘合促进剂)。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蓄电池托盘在压制模具中模压固化成型的模压参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曼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曼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38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