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禽切尾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03683.7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3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伟;张奎彪;李鸿起;刘辉;花园辉;钟绍辉;赵迪;李岩;阎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艾斯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2C21/00 | 分类号: | A22C21/0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石岱 |
地址: |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禽 切尾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禽切尾机,该导腿装置通过座板固定在机架的左竖梁上,两个升降滑轨分别固定在机架的右竖梁两侧,两个升降滑块安装在两个升降滑轨上,所述升降座固定在两个升降滑块上,固定转轴一端固定在切尾装置的罩板上,另一端与升降座圆孔连接,调整轴一端固定在切尾装置的罩板上,另一端与升降座腰形孔连接,上调整螺栓和下调整螺栓与升降座连接,通过上调整螺栓和下调整螺栓的组合调整来控制调整轴的总体移动幅度,所述上导尾装置和下导尾装置与切尾装置端板上的长孔连接,所述导背装置与切尾装置端板上的长孔连接;本发明采用了依据禽胴体大小切尾刀高矮自动调节技术和禽尾自动导入技术,切尾精准,禽体损失小,避免交叉污染,适应性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禽屠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禽胴体在线沿侧向切尾设备,主要用于脱毛后、掏膛后或者预冷后的禽胴体在线切尾工序。
背景技术
家禽屠宰加工中,深加工的禽胴体需要切下禽尾。目前切禽尾工序主要在禽胴体脱毛后、掏膛后或者预冷后,主要有如下两种切禽尾方式:
第一种,人工切禽尾,目前我国大多数禽类加工厂中都采用人工分切禽尾方式,一条12000只鸡/小时的分割线切鸡尾需要6个操作工,而且劳动强度非常大。这种方式还会人为造成禽胴体交叉污染,滋生细菌。
第二种,机器设备切禽尾,这类设备大都在国外应用。中国专利:CN85102353A,美国专利:US4639973A,所述的一种家禽切尾机采用禽体腹部朝下,背部朝上,禽头朝前,禽尾朝后,从禽体上面横向切禽尾方式。美国专利:US2005048894A1,所述的一种家禽切尾机采用禽体腹部朝上,背部朝下,禽头朝后,禽尾朝前,从禽体下面横向切禽尾方式。以上设备在国外有所应用,由于国外采用集中养殖,禽体大小均匀,并且切下的禽尾作为废弃物处理,对分切下的禽尾品质要求不高,因此设备没有针对禽胴体大小不均匀自动调节的功能,要求禽胴体必需均匀一致,而且切禽尾时切刀容易伤到禽背。国内受养殖条件的限制,禽胴体普遍不均匀,禽尾高矮大小不一致,并且切下的禽尾用于做尾串等产品,做为主要产品销售,要求切下的禽尾必需精准,形状规整美观,用国外的家禽切尾机无法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禽切尾机,该切尾机通过多年大量反复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试验参数以及技术经验,克服了禽胴体大小不均匀,禽尾高矮大小不一致,切下的禽尾不精准,形状不规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家禽切尾机,该切尾机包括机架、导腿装置、导背装置、下导尾装置、上导尾装置、固定转轴、升降座、升降滑块、升降滑轨、上调整螺栓、调整轴、下调整螺栓、切尾装置;所述导腿装置通过座板固定在机架的左竖梁上,两个升降滑轨分别固定在机架的右竖梁两侧,两个升降滑块安装在两个升降滑轨上,可以沿两个升降滑轨上下滑动,对切尾高度整体上下调整,保证设备在合适的工作高度。升降座固定在两个升降滑块上,固定转轴一端固定在切尾装置的罩板上,另一端与升降座圆孔连接,固定转轴可沿升降座圆孔自由转动,调整轴一端固定在切尾装置的罩板上,另一端与升降座腰形孔连接,调整轴以固定转轴为圆心,可沿升降座腰形孔移动,上调整螺栓与升降座连接,并可以通过长短调整控制调整轴的移动幅度,下调整螺栓与升降座连接,并可以通过长短调整控制调整轴的移动幅度,通过上调整螺栓和下调整螺栓的组合调整来控制调整轴的总体移动幅度,从而控制切尾装置的摆动幅度,通过切尾装置的摆动来控制切刀的高矮,从而弥补禽胴体大小不均导致禽尾高矮不一致的问题,保证切刀切尾精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艾斯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艾斯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36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