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度除湿节能新风机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02210.5 | 申请日: | 201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5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姚永明;赵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3/14;F24F12/00;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器 新风道 回风道 回风进口 节能新风 新风进口 冷凝器 排风口 送风口 机组 除湿 新风 换热能量 回风风机 节能效果 水表冷器 新风风机 依次设置 地源水 风能量 热能量 回风 加热 整机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度除湿节能新风机组。该机组包括新风道和回风道,新风道上设有新风进口和送风口,新风进口与送风口之间的新风道内设有新风风机,回风道上设有回风进口和排风口,回风进口与排风口之间的回风道设有回风风机,新风道与回风道内配合设有第一直膨系统、第二直膨系统和第三直膨系统,第一直膨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直膨系统包括第二蒸发器,第三直膨系统包括第三蒸发器和第三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和第三冷凝器依次设置在新风道内。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地源水、回风能量、再热能量,同时第一蒸发器代替水表冷器,减少了二次换热能量损失,整机节能效果显著。同时本发明适用冬季工况,可以为新风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度除湿节能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新风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由于环境的污染,对其品质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日益增长的能源危机;迫使技术人员在不断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新风需求的同时,更关注节能产品的开发。
目前深度除湿新风机组刚刚兴起,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主要是以新风承担室内全部湿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为主,冷冻除湿的实现上主要以表冷换热器加直膨系统配合的方式来完成。为了尽可能的节能,直膨系统一般采用现有资源加以利用,但因现有资源的限制,直膨系统的容量有限,此时,或者直膨系统的配置直接采取借用外部资源的方式,或者保持直膨系统配置不动,降低表冷换热器的供水温度。由于各个现场条件不一,致使机组配置多变,难以定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深度除湿节能新风机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度除湿节能新风机组,包括新风道和回风道,所述新风道上设有新风进口和送风口,所述新风进口与送风口之间的新风道内设有新风风机,所述回风道上设有回风进口和排风口,所述回风进口与排风口之间的回风道设有回风风机,所述新风道与回风道内配合设有第一直膨系统、第二直膨系统和第三直膨系统,所述第一直膨系统包括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直膨系统包括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三直膨系统包括第三蒸发器和第三冷凝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和第三冷凝器均设置在新风道内,并沿新风进口至送风口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新风进口之间还设有新风预冷热换器。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预冷热换器为水-气热换器,且其与地源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回风道内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四通阀、第一膨胀阀和第一分液头,所述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分别通过第一四通阀与第一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分液头和第一膨胀阀依次连接在第一蒸发器与第一冷凝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直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回风道内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四通阀、第二膨胀阀、第二分液头和第三分液头,所述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冷凝器分别通过第二四通阀与第二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分液头、第二膨胀阀和第三分液头依次连接在第二蒸发器与第二冷凝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直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回风道内的第三压缩机、第四分液头和第三膨胀阀,所述第三压缩机与第三蒸发器和第三冷凝器分别连接,第四分液头和第三膨胀阀依次连接在第三蒸发器与第二冷凝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凝器为水冷式冷凝器,且其设置在回风道内,所述第一冷凝器与地源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冷凝器为空冷式冷凝器,且其竖向设置在回风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直膨系统根据回风能量配置,所述第三直膨系统根据再热量配置,所述第一压缩机与变频器连接,以使第一直膨系统可根据最不利新风工况及设计工况与系统除湿目标值差值,以及新风预冷、第二蒸发器、第三蒸发器所处理后的不足量来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道和回风道为组合式框架结构的防冷桥,所述新风道设置在回风道的上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致远高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22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人行通道的自动通风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建筑新风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