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相流标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0136.3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9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姜兴伟;王春光;吕德东;杜怀栋;吴冠玓;范梦玮;王树栋;黄珊;李贵勇;齐伟;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F25/00 | 分类号: | G01F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慧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21 | 代理人: | 由元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相 标定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相流标定系统,以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油、气和水为介质,包括:油路控制装置、气路控制装置、水路控制装置和多相流态发生器;油路控制装置用于调节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油的流量;气路控制装置用于调节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气的流量;水路控制装置用于调节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水的流量;多相流态发生器用于按照预设的多相流混合模型,将调节后的油、气和水混合产生多种流态的流体;这种原油实液流体能够提高校准介质的符合度,从而能实现较高的校准精度。而且,油路控制装置、气路控制装置、水路控制装置和多相流态发生器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维护方便,可以满足小型化、撬装化和移动化的要求,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量标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相流标定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功图量油系统经常被用来替代立式计量分离器进行单井液量计量,而功图量油系统是用移动标产车来进行校准的。作为一种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移动标产车也需要校准,将量值溯源至上级标准,才能保证溯源到国际单位制测量单位的计量溯源性,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国内外主要使用多相流标定系统对移动标产车进行校准。
根据测量介质的不同,多相流标定系统可以分为模拟流标定系统和实液流标定系统两类。模拟流标定系统大多采用柴油、水和空气三种介质,而实液流标定系统大多采用脱水原油、矿化水和天然气三种介质。
模拟流标定系统的规模较小,一般建在室内,柴油、水和空气三种介质使用小型储罐保存,可以通过设置透明管来观测介质的各种流型。但由于模拟流标定系统的介质流体与油井采出液流体的物性有较大差异,使用此类模拟流标定系统校准后的移动标产车,在进行现场实液计量时存在较大误差,导致量值传递的准确性较差。
实液流标定系统一般建在室内或油田现场,脱水原油、矿化水和天然气三种介质一般使用储罐单相存储。由于实液流标定系统的介质流体与油井采出液流体的物性相似,实液流标定系统的校准精度要比模拟流标定系统高,但是实液流标定系统所要求的投资规模更大,不能达到小型化、撬装化和移动化的要求,而且实液流标定系统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更高,生产运行所需的费用更高,同时对于加热、保温、防爆性能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使用透明管来观测介质的流型。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相流标定系统,在对移动标产车进行校准时,既能实现较高的校准精度,又能满足小型化、撬装化和移动化的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相流标定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一种多相流标定系统,所述多相流标定系统以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油、气和水为介质,所述多相流标定系统包括:
油路控制装置、气路控制装置、水路控制装置和多相流态发生器;
所述油路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所述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油的流量;
所述气路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所述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气的流量;
所述水路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所述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水的流量;
所述多相流态发生器,用于按照预设的多相流混合模型,将调节后的油、气和水混合产生多种流态的流体;所述多种流态的流体用于对移动标产车进行校准。
优选的,所述油路控制装置,包括:
油路控制阀、油路过滤器、油路流量调节阀和质量流量计;
所述油路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的油的流向;
所述油路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油路控制装置中的油;
所述油路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油路控制装置中的油的流量;
所述质量流量计用于采集所述油路控制装置中的油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0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