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转印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00103.9 | 申请日: | 2018-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6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 发明(设计)人: | 潘金亮;苗恒;李俊诚;钱震;菅青娥;郑会月;马国清;周岩;郭良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73/32 | 分类号: | C10G73/32;C10G73/02;C10G73/3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崔亚松 |
| 地址: | 01700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转印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热转印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费托精制蜡初步分离得到多个窄馏分,选择其中一个窄馏分作为目标馏分;将所述目标馏分进行n级串联结晶得到热转印蜡。本发明可降低分离设备的硬件成本,并能提高固液分离效率并改善分离效果,最终提高产品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转印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转印技术是一项以热熔技术为基础的专用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热转印油墨中的树脂微粒在半导体电热头或激光导热和压力的作用下,发生热熔效应,从而将图文信息转印到承印材料表面形成图像和文字。
热转印油墨是以涂层的形式涂布在基体材料上,在未受到热作用时,热转印油墨稳定的固定在基材上,不发生任何的粘脏现象;而当基材受到电热头或激光的热作用时,热转印油墨中的颜料微胶囊颗粒随着热熔过程立刻转移到承印材料上,形成图文信息印迹。热转印油墨的主要组分是连结料、色料和化学助剂。各组分的调配与比例要根据印刷的对象(承印物)来确定,这样才能使油墨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能与各类承印材料良好的附着,得到图文清晰、色彩鲜艳的产品。
热转印油墨的连结料由蜡基连结料和树脂连结料组成。蜡基连结料是热转印油墨中的主要原料,在油墨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是蜡具有在热作用下软化而冷却时固着的物理特性,这样就赋予了热转印油墨热熔-冷固的热转印特征;其次是能与树脂连结料和其它化学溶剂相互混合,在热转印油墨涂布在塑基或纸基表面上后,蜡能够浮在油墨层的表面,起到防蹭脏的作用。在打印过程中,由于受到热量和打印压力的作用,蜡膜溶化,油墨即可向承印材料表面实现图文转移。
热转印油墨的流动性能是指油墨对塑基或纸基材料表面进行涂布时的铺展性能以及在塑基或纸基材料表面形成均匀、平滑墨层的性能。这项性能是热转印油墨的一项最重要的性能。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使热转印油墨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能,才能保证热转印油墨能形成一层均匀、平滑的墨膜层。
现有技术中,用于热转印油墨的热转印蜡是由不同碳链烷烃混合物(固体石蜡和/或费托蜡)与长链脂肪族乙醇共混而成,或者由石蜡与费托蜡按一定的比例在特定的条件下混合而成,来实现共混物的熔化物具有良好的流动能力及相对低的粘度。
费托合成蜡是一种亚甲基聚合物,是利用合成气在中温中压下经催化聚合反应得到的烷烃类混合物,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在500-1000的直链、饱和的高碳烷烃组成。其组成相对简单,正构直链烷烃含量可达90%以上,其余基本为支链烷烃,基本不含环状烃和芳烃,与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相比,正构烷烃结晶时易形成片状大结晶,稳定性好,费托蜡中主要是C-C、C-H结构,表面张力(极性)小,粘度低,能够提高油墨的流动性,增强对印刷表面的浸润度。这正是费托蜡用作热转印油墨用蜡的优势。同时费托蜡化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无污染和味道,因而费托合成蜡同时也是生产环保油墨用蜡的理想的原料。但费托蜡碳数分布范围较宽,精密分离的C链组分可以直接地从固态过渡到低粘性的液态,在印刷过程期间可以使蜡快速、完全的熔化并且印刷油墨在印刷过程之后快速的凝固。所述精密分离的蜡组分由于其低的粘性和窄的熔化范围而用于载体介质,能够应用于墨粉印刷油墨和热转印色带中或者用于数码印刷的基于蜡的印刷油墨或者粉体涂料。因此需要对费托蜡进行深加工处理。
直接采用分子短程蒸馏技术分离热转印蜡馏分,分子蒸发本身的分离工艺使得分离的产品碳数集中度不高;而采用实沸点精密分离对精馏装置的硬件成本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转印蜡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开发出具有窄熔化范围、低粘度的热转印蜡产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转印蜡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费托精制蜡初步分离得到多个窄馏分,选择其中一个窄馏分作为目标馏分;
将所述目标馏分进行n级串联结晶得到热转印蜡,n≥2;
其中所述n级串联结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01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