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冷却润滑结构的磨刀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98119.0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1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张琼;赵纪元;卢秉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5/02 | 分类号: | B24D5/02;B24D5/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唐沛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刀 冷却润滑液 主流道 刀头 副流道 刀柄 自冷却润滑 冷却润滑 流道 磨削 刀头表面 加工成型 均匀冷却 冷却成本 区域连通 依次设置 轴向方向 附着 磨粒 打印 |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冷却润滑结构的磨刀。其包括磨刀刀柄、磨刀刀头以及引导部分,磨刀刀头表面附着有磨粒;还包括冷却润滑液主流道和冷却润滑液副流道;冷却润滑液主流道沿轴向方向设置在磨刀刀柄以及磨刀刀头内;冷却润滑液副流道设在磨刀刀头内,并沿着冷却润滑液主流道中冷却润滑液流向依次设置有多组;每一组冷却润滑液副流道由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多条分支冷却润滑流道组成;多条分支冷却润滑流道将冷却润滑液主流道与磨削区域连通;磨刀刀柄、磨刀刀头、引导部分、冷却润滑液主流道、冷却润滑液副流道均采用3D打印的方式加工成型。该磨刀不仅能够对刀柄、刀头以及磨削区域进行均匀冷却,且冷却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加工刀具,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冷却润滑结构的磨刀。
背景技术
切削加工过程按加工类型主要分为:车削、钻削、铣削、镗削以及磨削加工;
车削是指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来改变毛坯的形状和尺寸;钻削是指利用刀具在工件上加工孔的工艺方法;铣削是指将毛坯固定,利用旋转的多刃刀具在毛坯上走刀,将工件切出需要的形状和尺寸;镗削是一种用刀具扩大孔或其它圆形轮廓的切削工艺;磨削是指用磨料切除工件上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加工的精加工;
其中,磨削加工属于精加工的范畴,主要应用于加工各种工件的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和平面,以及螺纹、齿轮和花键等特殊复杂的成型表面。
磨削加工时需要对磨刀进行冷却,传统的冷却方式是主要采用浇注式(外冷)的方式,这种方式采用大量切削液浇注在技工区域保证实际加工需要,但是此种方式明显导致加工成本的上升,并且在深孔加工等特殊加工方式时润滑冷却液往往无法不能很好的进入到磨削加工区域而导致冷却效果不佳,且大量切削液的使用易造成环境污染,对设备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有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润滑结构简单、能够对刀柄、刀头以及切削区域进行冷却,且冷却均匀性好,冷却效果显著的一种具有自冷却润滑结构的磨刀。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
本发明基于3D打印技术,在进行磨刀制造过程中在刀具内部分别制造出冷却润滑液主流道与冷却润滑液副流道,从而在确保了切削过程能够保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大大提升了磨刀在加工过程中的冷却效率以及成形孔表面质量。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冷却润滑结构的磨刀,磨刀包括磨刀刀柄、磨刀刀头以及引导部分,磨刀刀头表面附着有磨粒;其改进之处是:还包括冷却润滑液主流道和冷却润滑液副流道;
冷却润滑液主流道沿轴向方向设置在磨刀刀柄以及磨刀刀头内;
冷却润滑液副流道设在磨刀刀头内,并沿着冷却润滑液主流道中冷却润滑液流向依次设置有多组;每一组冷却润滑液副流道由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多条分支冷却润滑流道组成;多条分支冷却润滑流道将冷却润滑液主流道与磨削区域连通;
所述磨刀刀柄、磨刀刀头、引导部分、冷却润滑液主流道、冷却润滑液副流道均采用3D打印的方式加工成型。
针对上述磨刀,本发明还做出了一下优化设计:
为了提高各组冷却润滑液副流道中流出的冷却润滑液更加均匀,上述磨刀还包括设置在磨刀刀头内的冷却润滑液暂存区;所述冷却润滑液暂存区包括设置在冷却润滑液主流道和每组冷却润滑液副流道之间的基体,基体上设有由其中心向全部外表面连通多个孔隙,所述多个孔隙将冷却润滑液主流道和所述多组冷却润滑副流道连通;所述基体通过3D打印的方式成型,且基体的材质与所述磨刀刀头的材质一致。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刀柄处的冷却效果,所述冷却润滑液主流道的形状为螺旋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8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